•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英诺激光:上半年扭亏为盈,净利润同比增长230%

09/01 15:05
817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8月28日,英诺激光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13.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7.9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30.06%,成功扭亏为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551万元,同比增长129.94%。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营收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盈利能力的持续恢复显示出业务模式逐渐进入收获阶段。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87万元,较去年同期净流出5.88亿元大幅收窄,资金运转效率显著改善。

以激光器为核心,业务布局进入收获期

作为国产固体激光器的头部企业,英诺激光始终坚持“以激光器为核心、以激光解决方案为触角”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覆盖消费电子、半导体、新能源、新一代显示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多元化布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含3D打印)实现收入约1.57亿元,同比增长5.68%;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新业务领域实现收入5,467万元,同比增长54.66%。新老业务齐头并进,推动整体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已在控制电路、锁模核心器件、非线性晶体等关键部件实现自主研发与自制,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公司激光器出货量已超过1.7万台,为今年的业绩增长奠定了稳固的市场基础。

大单品持续放量,模组业务爆发式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激光器业务实现收入1.31亿元,同比下降9.05%;而激光模组业务收入则达到5,856万元,同比增长235.14%,成为业绩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在消费电子和半导体领域,激光高速分板设备率先突破,取代传统铣刀工艺,具备低损耗、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势,目前已实现批量交付,预计全年订单将超过8,000万元。

激光高速冲切设备可同时满足FPC的切割、钻孔、分板、开窗等多种工艺需求,工艺优化和市场拓展正在加快推进。

激光超精密钻孔设备搭载超快激光器,能够稳定加工30—70μm微孔,钻孔效率最高可达10,000孔/秒,首批打样效果已获客户认可。

在硬脆材料加工领域,公司切入金刚石/培育钻石切割、WLG光学玻璃分切、UTG玻璃切割等多个细分赛道,产品批量交付顺利,进一步扩大了在高端制造中的应用版图。

激光器创新驱动渗透率提升

激光器作为激光设备的核心部件,是推动激光渗透率的“引擎”。英诺激光持续聚焦“短脉冲或连续脉冲、短波长、高功率”等方向,推动产品不断迭代升级。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连续深紫外激光器,进一步拓展半导体检测领域的应用。

500W及1kW高功率激光器项目进展顺利,将为工业微加工领域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FORMULA Ultra等中高功率、长脉宽系列激光器在FPC、PCB、碳纤维、金刚石/培育钻石及电池极片等多种材料的切割、钻孔和焊接工艺中表现出色,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随着行业对高精度加工需求的持续提升,公司不断开发针对不同场景的定制化激光器,以解决客户的痛点问题。这不仅巩固了公司在消费电子和半导体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地位,也为新能源和生物医疗等新兴市场开拓创造了空间。

国际化与AI赋能并行

国际化方面,公司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市场积极布局,进一步完善了全球营销和服务支持网络。今年,日本子公司已正式投入运营,海外团队的战斗力持续提升。凭借领先的激光器能力,公司在半导体、超硬材料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不断深化与全球头部客户的合作,包括SHI、P&G、Diamond Foundry等国际知名企业,成功斩获多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订单。

与此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报告期内,英诺激光成立AI创新小组,将十余年的工艺和检测数据与AI算法相结合,率先在工艺设计和售后检测中引入AI模型,探索“AI数字员工”的落地应用。通过数据驱动,公司在研发设计效率、产品可靠性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

行业趋势与展望

从行业层面看,激光技术作为先进制造的重要支撑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长城证券研报指出,中国激光器行业正朝着高功率化、高精度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固体激光技术为代表的激光微加工工艺在消费电子、信息技术、5G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半导体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行业增量空间正在加速释放。

随着新老业务协同发展、模组业务快速放量,以及AI赋能和国际化布局的推进,英诺激光的业绩修复与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增强。未来,公司将在巩固核心激光器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下游应用渗透率的提升,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激光产品与解决方案。

参考信息:本文部分素材和图片来自网络公开信息,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联系?19045661526(同微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