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TI 杯 2025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总测评于 8 月 20 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圆满落幕。本届赛事共吸引来自全国上千所高校的两万多支队伍、超过六万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多轮测评与复评,最终共产生 404 支全国一等奖队伍、1150 支全国二等奖队伍。其中,由郭兰鑫、武文琦和王昊三位本科生组成的江南大学参赛队,凭借“简易自行瞄准装置”脱颖而出,以满分成绩摘得本科组最高荣誉 —— TI 杯。

有底气,才敢选难的路
第一次同 TI 结缘,是在去年的 TI 杯模拟专题赛。彼时,三人刚刚接触 TI 板卡与技术资料,通过在线培训课程、实验资源和模拟调试,逐渐在底盘循迹与云台控制领域建立起对 TI 的信任和熟悉。这份 “技术底气”使他们在今年的选题阶段展现出更强大的自信。
“面对多道赛题,我们并没有急于拍板,而是先从自身的技术积累和比赛策略出发,认真分析每一个可能的方向。”谈及团队如何在多个题目中做出选择,队员武文琦如此回忆道。
他们认为,在选题过程中,如果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便是选择一道“拿高分”的安全牌。但同时,他们也深知,这样的题目竞争激烈,很难形成差异化。经过多次讨论后,选择挑战更具难度的题目——“简易自行瞄准装置”。
他们相信自己对 TI 产品和技术的熟练运用,一定能够帮助团队突出重围。
备赛,是创新技术与团队实力的“双重加持”
明确方向后,团队迅速制定了“分步调试、逐步整合”的推进路径。先分别攻克云台和小车底盘的核心技术难点——瞄准精度、响应速度与循迹稳定性,再通过连调实现系统的高效协同。
随着调试推进,他们不断针对实际问题迭代优化:为解决云台与底盘间的信号延迟,调整数据传输协议;为应对循迹过程中的干扰偏差,升级视觉识别算法。就这样,最初的草图在一轮又一轮的调试和改进中,最终演变成一套成熟、稳定、具备竞争力的完整系统方案。而 TI 的创新技术加持,是整个过程中“踏实感”的来源:
- 通过 TI 提供的 MSPM0 系列板卡与完整技术文档,他们快速完成了底盘控制系统的搭建;
- 借助 TI 的线上培训课程和资源库,他们在短时间内完成 MCU 外设调试和接口适配;
- 依托 TI 的开放平台,他们能在赛前模拟并验证“底盘-云台解耦”方案,把试错成本降到了最低。
“TI 的创新技术和我们团队的稳定发挥,共同促成了这个满分方案的实现。”队员郭兰鑫说。

“险象”迭生?TI 技术助力团队化险为夷!
正式比赛一开始,意料之外的“险情”接踵而至。开赛第一天,由于规则明确底盘电机不得带 MCU,原本准备好的 MCU 集成于底盘电机的方案瞬间作废,只能临时更换方案。新电机又因台风延误,第三天才送到。但团队却并未因此坐以待毙,而是立刻把重心转向云台调试。
“当时我们是真的有点慌,但却没因此自乱阵脚。因为之前的准备和 TI 的技术支持,让我们知道再大的问题也能一点点扳回来。”队员武文琦说。
通过增强小车主控 TI MCU 的控制与驱动功能,他们迅速稳定了系统的“上半身”——云台。工业相机与边缘推理模块完成视觉检测,导电滑环与无刷电机保证 360° 无缠绕旋转;TI MCU 与传感器、驱动协作,实现精准响应。
两天后,零件一到,他们在短短数小时内完成装配、联调和优化,将成绩一步步推向满分。
在调试过程中,小车还一度出现运行异常,起初他们并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如果采用传统方式逐个模块排查,可能要耗费数小时。但时间不等人,电赛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最终成败。而借助早已熟悉的 TI ?CCS (Code Composer Studio) 调试工具,他们得以实时查看程序运行状态和数据变量,快速锁定串口通信环节的故障。最终,故障顺利排除,团队在险情频发的情况下又一次稳住了阵脚。
TI 的创新技术,帮助团队实现技术优势与硬实力:
- 静态瞄准时间< 1.5 秒,动态控制在5 秒左右;
- 误差收敛在毫米到厘米量级;
- ABS GF 材料打印的底盘结构加上锁止机构,保证“看到的”和“打出去的”完全一致。
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江南大学队如愿脱颖而出,以满分成绩一举摘得本科组 TI 杯。
正如郭兰鑫在颁奖典礼上所言:“从去年的 TI 杯模拟电子系统设计专题赛,到今年的国赛,我们经历的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能力的蜕变。那四天三夜,充满无数意外和挑战。每一次‘推倒重来’,每一次‘柳暗花明’,都让我们对‘坚持’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 2018 年至 2037 年全国电赛独家合作伙伴,TI 始终致力于支持学生创新。TI 通过领先的技术平台、丰富的培训资源和长期的生态建设,为越来越多的学生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持与成长空间,赋能下一代青年工程师的成长。自 1996 年启动 TI 大学计划以来,TI 已在全国 700 多所高校建立超过 3000 个联合实验室,每年惠及 30 万名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
“电赛带给我们的,远不止知识和技能。这个夏天,有汗水,有疲惫,有焦虑,但更多的是突破自我的喜悦和团队协作的温暖”队员郭兰鑫感慨道。我们很高兴能够同所有未来工程师同行,通过 TI 的产品和技术,助力大家在有电赛的每一个夏天,都能收获 100% 的成长!
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