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核心网融合支撑整合化业务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 1910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07-10-08

当前为我们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相当复杂,有传统的固定电话网PSTN,有近年来不断扩容优化的移动网络,有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数据通信网络,有互联网等等。这些复杂网络的形成与传统的建网技术基础密切相关。在传统电路域下,网络的格局是纵向独立的,对于每一种业务必须搭建专门的网络来予以提供,这样就形成了“烟囱状”的网络架构。这种复杂网络格局不仅逐渐给运营商的运营维护带来了相当大的麻烦,而且由于其多种复杂的协议、复杂的网络共存,带来的不利于网络资源尤其是传输资源的共享、不便于跨网络多功能综合业务的提供等弊端逐渐暴露,运营商迫切需要一张统一的网络来缓解各方压力。从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移动、宽带以及数据业务的需求猛增,最终用户对业务的丰富性、多样化、综合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各种行业信息化的深入开展,运营商想要应付这些信息化网络分割处理带来的运营负荷已不太现实,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融合在近几年一直成为电信业的重点。
? 网络的融合是多个层次、多个“兵种”相互配合的产物,需要在核心网领域的综合处理、控制能力,需要它能支持越来越多的接入方式;需要综合的业务平台来应对异构性越来越明显的网络带来的挑战;需要以宽带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接入网络,接入层的融合应能够体现固定接入方式和移动接入方式的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业务体验和高质量、低价格的服务;需要以光通信技术为依托的强大传送网络,实现资源的快速、合理调配;需要为上层业务提供公共承载的承载网络,能够提供统一的业务数据和控制信令的传输承载,实现IP承载网的统一;需要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终端,实现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与切换;需要从运营支撑的外围IT设施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融合。
? 当前电信网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络融合成为可能。其中,VoIP技术使得在分组网络(如IP网络)上统一承载数据、语音和多媒体等多种媒体流成为可能;软交换技术的发展使得多种网络上基于多种协议的实时呼叫的统一控制成为可能;开放业务接口技术和分布式中间件技术(如CORBA)的发展使得多种网络业务层面的融合成为可能,并进一步促进了电信领域与IT领域的融合;各种宽带接入、综合接入、无线接入技术(如WLAN3GB3G)的发展使得多种网络到核心分组传输网络的综合接入成为可能;光网络传输技术(如ASON)的发展促进了网络宽带化,使得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的全业务提供成为可能。这些新技术促进了多种网络在业务层面、控制层面、接入层面和传送层面的融合,促进了电信领域与IT领域的融合。
? 在网络融合的各个层面,基于所处的位置最为核心,所经历的技术变革最为深刻,使得核心网的融合成为重中之重。由于综合了技术融合的汇聚点——IP和业务融合的汇聚点——多媒体,IMSIP多媒体子系统)为融合提供了一条最为现实和贴切的演进道路。
? IMS系统采用SIP进行端到端的呼叫控制,这就为IMS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接入提供了技术基础,也使得网络融合成为可能。用IMS实现网络融合的优势包括,创新业务、接入无关性、开放的业务环境、提供一致的业务归属能力。基于IMS的新技术能力,网络将衍生出一系列新的业务和产品,这些融合的业务符合目前消费者的需求趋势。目前,IMS在标准、设备产品、业务应用等方面正在循序渐进地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不错的应用,专家估计成熟的IMS网络大规模部署将在今后一两年内实现。
? 标准方面,IMS自从在3GPP R5中提出以来,不断得到完善,R6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WLAN接入等特性,而R7则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要求IMS支持xDSLCable等固定接入方式。目前,3GPPR5R6已经被冻结。事实上,在各自演进的基础上,不同组织制定的IMS标准也开始走向融合,他们之间的相互引用已经非常密切,比如3GPP2MMD大部分引自3GPPIMS标准规范,只是在接入方面略微有所不同,TISPAN R1大量引用了3GPP R5标准,而3GPP R7R8标准将借鉴TISPAN的研究成果。设备开发方面,国内外主流通信设备厂商都在进行IMS产品的开发,也提出了明确的产品计划。虽然受到标准发展的一定限制,但是这并没有妨碍运营商引入IMS的计划,在过去的一年中,全球IMS的商用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AT&TVerizon以及Sprint等运营商均已明确表示网络演进的发展目标会考虑IMS。今年4月,中国网通宣布在北京部署基于IMS的多媒体网络,北京网通致力于通过采用IMS保持自身竞争优势,提供电信级的IP多媒体服务。
? 当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实现融合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涉及到的因素也很多,虽然IMS在网络层面提供了技术融合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业务的融合,但还要从实际的建网需要、管理运营、建设成本等多方面进行考察。
? 要想真正实现IMS架构所描述的全面的融合,提供与接入无关的核心平台、开放的业务环境、一致的业务归属能力,除了其本身的努力外,还需辅以网络其他各层次的不断融合。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积极研究并针对自身情况部署基于IMS的下一代网络,将有助于实现运营的高效化、低成本化,能够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的电信业务,对网络、业务和用户实现可管理和可控制,这对帮助他们完成网络的最终融合大有裨益。
??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