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初识NGN—2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 2577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07-10-20

?  什么是软交换?
?   软交换是NGN的控制功能实体,为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NGN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   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提供多种业务的连接控制、路由、网络资源管理、计费、认证等功能。软交换设备与各种媒体网关、终端、应用服务器及其它软交换设备间采用标准协议相互通信。
?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由于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因此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   目前软交换主要完成以下功能: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互连互通功能(H323SIPIN)、支持开放的业务/应用接口功能、认证与授权功能、计费功能、资源控制功能和QoS管理功能、协议和接口功能等。
?   我国软交换的研究进展如何?
?   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在1999年下半年就启动了软交换项目的研究,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规范了软交换在网络中的位置,明确了其功能要求、业务要求、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协议和接口要求、计费要求和性能指标,还规定了它与IP电话及智能网的互通要求等。该标准经过近两年的研究,是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协作所取得的成果。软交换系列标准的形成将对指导厂商的设备研发和网络应用起到积极作用,我国关于软交换的研究工作处于世界同步水平。由于标准的研发早于市场的应用,其多项指标仍有待试验的验证和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此外,网络与交换研究组在积极制定有关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及相关协议的技术规范,立项开始研究网络开放式体系架构及相关设备单元的测试规范。我国电信企业中兴和华为等公司已经研究开发了提供话音业务的软交换系统。
?   我国高科技863计划开始立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移动和多媒体应用的研究,该课题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重点研究能够支持多媒体业务和应用于无线系统的软交换体系,采用开放式API的业务及应用支撑环境,以及软交换系统的组网技术。
?   多媒体业务一般由基于包交换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所承载。由于涉及到图像等因素,在终端、业务、资源等主要方面都比单纯的语音业务要苛刻得多。为了达到在公众电信网中提供实用的多媒体业务,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网络。
?   在包交换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移动网络也同样面临着向NGN融合和演进的问题。就移动网络而言,其发展方向是分组化、智能化和宽带化的第三代通信网络(3G)。但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3G也是NGN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它和其它组成部分间的联系比现在GSM网络与其它网络间的联系要密切得多,软交换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粘合作用。
?   移动性包括三类移动性。终端移动性:终端位置移动时仍然能使用其业务;用户移动性:用户可以使用任一终端使用其业务;业务移动性:用户可在任意地点用任意终端使用其业务。
?   下一代业务及应用支撑环境主要包括应用服务器、业务能力服务器、业务生成环境工具和业务管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向用户提供增值业务;业务能力服务器向应用服务器提供网络基本能力;业务生成环境工具用于业务的自动生成以及业务的仿真和测试;业务管理服务器用于对业务和用户数据进行集中式管理。
?   研究软交换环境下的网络融合技术,分层的、全开放的网络体系架构以及基于软交换的组网技术。
?   NGN的网络发展策略
?   网络建设模式
?   从目前网络向NGN网络的过度,可采用分布建设策略。
?   SoftSwitch是一种发展中的新技术,从标准到体系结构都在发展中逐步成熟。国际上已有运营商使用SoftSwitch技术和体系结构建设端到端电话网,国内运营商在2002年也开始进行NGN技术实验,预测2002下半年将开始小规模商用试验网建设。
?   大部分运营商在NGN的发展策略上采取了分步建设方式,降低网络风险,积累网络运营经验。
?   建设初期先建立一个小规模商用实验网,采用单域组网结构,总容量在5-10万端口左右。使用少量软交换设备和分布式网关在全网或部分地区开展小规模实验运营,进行网络业务验证,积累网络运营经验。软交换设备对各城市进行逻辑划分成不同的域,支持所有城市的终端接入,域内IP电话的网内呼叫,由交换机完成呼叫处理,在网内完成一次呼叫的建立、通话、拆线全过程。当需要与PSTN实现互通时,则每个城市的有关中继网关必须与本地PSTN网互联。
?   第二步在商用实验网的基础上,采用分域处理话务呼叫控制方法,将全国分成多个域,每个域内设立软交换设备和分布式网关,分地域全网开展规模运营,每个区域有一套或多套软交换设备提供网络业务,负责维护域内路由数据。
?   第三步在前两个阶段网络运营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结合软交换技术,充分利用运营商网络资源,实现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规模建设,最终形成NGN网络。
?   网络互通方式
?   在NGN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与原有网络的互通方式包括:
?   (1NGNPSTN/ISDN/GSM/CDMA的互通
?   NGNPSTN电路交换网以及与核心网为电路交换的移动通信网(GSMCDMA)的互通,均可通过中继网关TMG完成。
?   (2NGN与七号信令网的互通
?   NGN与七号信令网的互通通过信令网关SG完成。
?   (3)软交换网络与现有智能网的互通
?   当软交换网络内的用户使用智能网业务时,如卡号业务,必须实现与智能网的互通,关键在于卡号数据;而对于800号业务,则必须实现PSTN/ISDN用户与软交换网络用户统一使用。
?   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TMG中继媒体网关与PSTN进行话路互通,在PSTN接入智能网,对软交换系统没有要求;另一种是软交换设备直接接入智能网,这种方式对软交换系统提出较高要求,但在网络资源占用、时延等方面具有优势。
?   NGN网络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   NGN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其建设必须关注以下环节。
?   NGN属于开放式标准网络,依赖于统一实用的标准、规范来指导产品的开发与运营,充分发挥开放网络的优势。基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必须实现多运营商NGN网络之间的互通,实现与现有网络之间的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跨网跨运营商的互通。因此,网络的互联互通需要相互协商和统一考虑。
?   作为分组网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如IP地址分配、分组话音QoS全程保证、网络安全等,都必须逐一解决。此外,NGN网络与现有网络的运营模式也有很大区别,这一点非常重要。
?   NGN能提供何种新业务
?   NGN在原有的PSTNISDN,智能网等等业务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自己特有的业务,如下:
?   *入口业务:主要是针对用户的终端环境,为其提供监控,协调等功能,并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环境。它是VHE的基本功能组成部分。
?   *增强型多媒体会话业务:保持多方会话,不会因为有会话方的加入或离开,以及会话方终端的变换而终止会话。
?   *可视电话:能建立在移动/固定,移动/移动,固定/固定电话之间的可视呼叫。
?   *Click to Dial:能在个人业务环境或Web会话中提供Click to Dial的业务直接对在线用户或服务器发出呼叫。
?   *Web会议业务:能通过WEB browser来组织多方的多媒体会议。
?   *增强型会话等待:允许用户处理实时的呼叫。
?   *语音识别业务:能自动识别语音并相应的作出标准的或事先用户设定的操作。
?   *Text—>Speech—>Text:支持文本到语音双向转换。
?   *基本定位业务:主要用在手机上,提供实际的地理位置
?   *个人路由策略:根据不同的时间,系统对照用户的Routing Profile有选择的把入呼叫转移到不同的话机上。
?   *VOD:视频点播业务,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订阅不同的视频流服务。
?   *增强型的呼叫功能:因为呼叫类型的增加,参与呼叫用户类型的增加,从而相应的呼叫/会话的转移等业务也得到了相应的加强。同时还增加了会话合并功能,即两个出呼叫或入呼叫可以整合成一个三方会话。
?   现有电信网络如何演进到NGN
?   现有电信网络在话音业务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中国电信拥有遍布全国的电路交换网络,在这几十年来,中国电信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如何保护现有资金和保护现有电信业务的收益是电信网络演进至NGN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演进应该分为几个层面。
?   a)从网络接入层上的演进:宽带接入建设为用户提供宽带的且面向分组的接入,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高速的接入方式。现在各地智能小区的建设已经全面展开,意味着面向NGN的演进的开始。
?   b)从长途网络层面上的演进:利用集成的或独立的中继网关,旁路部分话音话务到IPATM网络上,利用SoftSwitch进行路由控制和业务的提供,我们称之为中继旁路的策略。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减缓现在的电路交换网络的拥塞问题。
?   c)从Local交换网络层面上的演进:市话局是具有最大部分投资的点,拥有大量的用户机架以及许多Local的电话业务数据,改造将是最为困难的。我们建议利用综合的具有大容量的宽带接入设备取代现有的用户架,以独立的Access Gateway接入到IP网络或ATM网络,升级SoftSwitch和应用服务器以支持Local的电话业务和IN业务。
?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