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答

0收藏

黑莓在中国仍然前途难料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2414 人阅读 | 2 人回复 | 2007-12-17

???近日,中国移动在广州召开集团用户大会,会上公布了下月推出黑莓手机的消息。根据中国移动与RIM公司达成的协议,第一款中国版黑莓手机AlcatelBlackberry8700由TCL负责“一部分制造工序”、中国移动负责营销、阿尔卡特郎讯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牌照。
?
???诞生于1998年的黑莓手机,因其袖珍的黑色键盘酷似加拿大盛产的黑色草莓类浆果而得名。十年来,黑莓手机风靡全球,被企业界时尚商务人士戏称为“接头暗号”,《福布斯》杂志在一篇报道中盛赞其为“身份的象征”。
?
不过,黑莓手机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加拿大RIM公司1998年在中国注册黑莓商标,2001年展开与中国移动的谈判,接近10年的“长征”之后,RIM才得以与国产厂商合作,通过推出本土化黑莓手机的方式曲线进入中国。
?
???黑莓手机进入中国可谓历尽磨难,但在目前形势下,黑莓手机在中国依然前途难料。
?
???针对黑莓无线企业邮箱服务,中国联通已在2006年推出名称与之相近的红草莓无线邮箱服务,中国移动PushMail电子邮件服务也将走向前台,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新发布的智能手机也兼顾到移动电子邮件功能,再加上“风风火火”的iphone,中国运营商和国际主流厂商已对黑莓形成“围剿”之势,黑莓手机及其业务难以形成当初独霸市场的冲击力。
?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黑莓手机及其业务价格上难以形成竞争力。AlcatelBlackberry8700定价在700美元左右,而黑莓手机在国外最高零售价格不超过500美元;中国移动已开通的黑莓业务包括398元和598元两种套餐,而中国联通红草莓无线邮件服务标准包月费5元(附带5M邮箱)、高端企业服务包月费30元(附带200M邮箱),中国移动即将推出的自主手机邮箱服务也将参照中国联通的定价标准。
?
面对资费过高的质疑,RIM方面近期给出两个版本的答案,一为“资费不是我们定”,二为“运营商会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运作规则”。不管真正原因为何,黑莓手机及其业务的价格劣势已成事实。中国移动长沙分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黑莓业务自去年开通以来,在长沙仅有一位外资公司的商务人士开通过”,其推广难度可想而知。
?
???也许,我们能从iphone与中国移动的谈判找到“镜鉴”。11月初,中国移动与苹果公司接触,讨论将iphone引入中国,而后,中国移动“避谣”,否认谈判事实。中国移动称,“iphone售价过高,中国SIM卡无绑定、我们从来不与终端厂商共享营收——这是中国市场的规则”,谁都看得出来,iphone想得到尽可能多的利润分成,而中国移动不能答应。
?
???联想到RIM对资费模棱两可的回应,笔者认为,黑莓与中国移动也面临分成难题。业内流行的说法,RIM与中国移动“二八分成”,高于SP的分成比例。运营商在中国如此强势,肯定不甘心为他人做“嫁衣裳”,黑莓的价格体系有可能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形成的。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2 个

倒序浏览

沙发

lsr66

发表于 2007-12-22 14:37:17 | 只看该作者

RE:黑莓在中国仍然前途难料

中国和国外不一样,完全是垄断的,到中国必须要适应.很难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maliangang

发表于 2008-5-23 22:29:41 | 只看该作者

RE:黑莓在中国仍然前途难料

黑莓主要侧重商务功能,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收发加密邮件,以及接入企业内部网络,而多媒体性能并非其强项。据了解,中国移动黑莓业务主要面向集团客户,个人开通的非常少。此次黑莓上市是由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中国移动负责黑莓在中国的品牌营销与推广,以及确定销售模式与计划,包括黑莓手机的定价。TCL则负责手机生产,向中国移动统一供货。据透露,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4月底,TCL通讯一共向中国移动供货9000部黑莓手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