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回答

0收藏

金庸为什么不能替代鲁迅?

#其他 #其他 2208 人阅读 | 5 人回复 | 2007-08-24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鲁迅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的符号。在中国一个特定历史时期里,跟鲁迅同时代的作家们纷纷被打倒,但他却一直被国人所推崇着,这种推崇到了后来更像是一种神化,我们从教科书鲁迅身上几乎看不到一点缺点,他的文章几乎也是完美,我们学习他的文字,是怀着一种对权威肯定式的敬畏。但悲哀的是,我们对他文字的学习和敬畏,已经被烙上了深深的政治符号,老师和教科书告诉我们:那个时代的黑暗就如鲁迅笔下所描绘的一样,鲁迅的文字,除了揭露和批判还是揭露和批判。
  那个时代所有作家的作品都这样被解读着,在这种几乎“一定论”式的学习中,我们的思维也被固定,那个时候出来的学生都应该清楚,你要断一篇诸如此类文章的中心思想,无外乎都是揭露批判云云。这种情况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体现,但他们显然背离了学习语文的初衷。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语文”科目的学习,语文这个科目,据我不全面的分析,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是通过学习,掌握最基本的文书写作常识,对语法,文式有个基本的了解。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气质。
  二是达到识字,能理清逻辑写作思维,有基本的写作(特指小说,散文,议论文的写作)能力。
  三是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单纯知识的学习(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只是对知识的掌握。由于其特殊性,所以语文课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掌握来树立相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语文老师的解读,教学大纲的诠释,形成较为完整的自我思想体系。

  以上三个功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前两点应该是一个最基础的东西。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语文课本,本人是78年后出生的一代,这一代的人都应该有很多相同类似的经历,我们那时候的课本跟现在的课本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那个时候鲁迅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每次考试必有他的文章在内,我们想都不敢想他的文章会被去掉,因为老师不止一次的强调,考试,鲁迅的文章是绝对少不了的。
  于是乎,鲁迅的文章在那样被解读的同时,他更成为了跟我们的命根子——考试息息相关的必须掌握的东西。
  但这样的掌握,这样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呢?
  鲁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来说。他是中国相当长一个时期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我们对鲁迅的学习和解读不仅偏离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初衷,更是偏离了鲁迅文章思想的初衷。
  新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解读和学习,我很惊喜地发现我的小小侄子的课本跟我们的课本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了解的东西也更多,在这里我无意探讨他们在学习中的缺失,只是想说明一种进步,一种全方位的进步。

  如果我说鲁迅文章所占比例真的实在太大,他的文章所表现的离我们实在太远,那么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驳,我只想说,这样一些人,肯定是比我还老的人,当一种固定的思维在人脑中形成定式后,就很难让他们再改变。
  从多角度看问题是我们做这个讨论的根本,如果用“神化的鲁迅”如何如何来说明他的文章不能被金庸代替,那么我立刻保持沉默。
  语文课文的采选,应该是多元化,立体的选择,什么样风格的文章都应该选取,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样才能有全方位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语文老师的讲解,教学大纲的灵活就显得尤为重要。已经说过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他应该更加灵活,更加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如果还是按照我们那个年代的那种教学方式,中国再过100年也不会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语文课文的选取还应该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时代性,加深学生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这次《许三观卖血记》的选取,就是对一个时代的思考,相应的,余华如《活着》《兄弟》这样作品也应该被关联地介绍,学生就应该多一点类似的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其二是文章对人性的刻画和描绘应该更加明显和透彻。
  所以金庸的作品是绝对应该进入学生课本的。相信选取金庸是并不是宣扬武力和强权,但金庸的作品里面我们更容易看到对人性的解读,金庸坚决地反对小说的“文以载道”。但当我们学习一篇小说时,却把它赋予太多的“道”“讲道”,而忽视了作品里所表现的人物的“真善美”,忽视了人性在多样性。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书呆子,社会要进步,就应该允许不同的思维,思考方式乃至思想。
  我们对课本的学习很容易出现模式化,教条化,我们很少去真正探讨作者在创造这篇文字时的初衷,我们很难去看到文中不同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并加以理解区分,金庸作品不仅气势宏大,里面不同人物也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更能反应这个多彩的世界,更能全方位反映我们这个人类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有一篇很精彩的小说叫《羊脂球》,我们也有学习。但现在在我的脑海中除了老师所说的“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赤裸裸的压迫云云”外就剩不下些什么,后来我自己再次拿起它来读,才能多方面的对这篇伟大的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同样的,金庸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也不是单一的,非常反感一些对金庸作品表现出藐视的人,在这里我不想用谁谁谁又读了金庸作品来说明他的好,我只想说,他的作品进入学生课本真的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某些教师也不要惊慌失措,觉得天要塌下来的样子。中国的语文教育沉弊已久,一时间大家还在过去的思维中钻牛角尖,鲁迅固然伟大,但一篇文章的代替并不是说就否定鲁迅,现在的学生读武侠的人太多了,不,那是奇侠,魔幻,真正读金庸的孩子倒少起来,金庸作品是不能跟以上二种相比较的,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读到金庸作品,并培养他们的相关兴趣,引导他们的思维方向,将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综上,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有个质的改革,金庸不是代替不代替鲁迅的问题,二者所承担的教学责任不一样,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也应该正确地解读鲁迅和金庸,还有所有的课文,让孩子们多一点自己的思考,少一点定论,那样,将会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语文,喜欢上用笔,去描绘他们眼里的世界 .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5 个

倒序浏览

沙发

月下闻箫

发表于 2007-8-24 08:53:05 | 只看该作者

RE:金庸为什么不能替代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王小二-10538

发表于 2007-8-24 09:10:08 | 只看该作者

RE:金庸为什么不能替代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cosmowang

发表于 2007-8-27 11:59:23 | 只看该作者

RE:金庸为什么不能替代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hnsdxd

发表于 2007-8-29 21:54:15 | 只看该作者

RE:金庸为什么不能替代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hnsdxd

发表于 2007-8-29 21:54:22 | 只看该作者

RE:金庸为什么不能替代鲁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