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ST Nucelo-L432KC开发板硬件分析

STMCU STMCU 4312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16-07-27

NUCLEO-L432KC硬件分析Nucleo-L432KC开发板是Nucleo-32系列开发板中最新的一款,它采用了STM32L432KC6微控制器,除了具有良好的性能外,还支持超低功耗。

STM32L432KC控制器的主要特性:
  • ARM?32-bit Cortex?-M4 CPU
  • 80 MHz max CPU frequency
  • VDD from 1.65 V to 3.6 V
  • 256 KB Flash
  • 64 KB SRAM
  • Timers General Purpose (4)
  • SPI/I2S (2)
  • I2C (2)
  • USART (2)
  • 12-bit ADC with 10 channels (1)
  • GPIO (20) with external interrupt capability
  • RTC

主要电气性能:
  • 1.71 V 到 3.6 V 电源范围
  • -40 °C 到 85/105/125 °C 温度范围
  • 8 nA Shutdown mode (2 wakeup pins)
  • 28 nA Standby mode (2 wakeup pins)
  • 280 nA Standby mode with RTC
  • 1.0 μA Stop 2 mode, 1.28 μA Stop 2 with RTC
  • 运行模式下84 μA/MHz
  • 批量捕捉模式 (BAM)
  • 4 μs 从Stop mode唤醒
  • Brown out reset (BOR) in all modes except shutdown
  • 内部交叉矩阵


L432这个型号,很容易想到了TI的MSP432,它同样是一个超低功耗的M4内核芯片。
下面我们看一看MSP432P401R的功耗特性:  
  • Active: 90 μA/MHz
  • Low-Frequency Active: 90 μA (at 128 kHz)
  • LPM3 (With RTC): 850 nA
  • LPM3.5 (With RTC): 800 nA
  • LPM4.5: 25 nA

从中可以看到L432略胜一筹。

我们还是先进行硬件电路分析,然后在做其它测试。我们从Mbed的引脚图开始,这张图比自己照的清晰,也可以充分表现各GPIO的功能。



我们先看看这次活动的Nucleo-L432KC 开发板的实物图,它的结构和其它Nucleo-32开发板没有什么区别(除了MCU)。



先分析正面的电路。开发板的顶部是一个按键和两个LED。这个按键并不是用户按键,而是手动复位键。因为Nucleo-32开发板空间很小,所以没有预留用户按键。自带的例程中都是通过一个短路帽接地来充当用户按键。两个LED,左边的绿色LD3是用户LED,它连接到PB3上,而右边的红色LD2是5V电源指示。


对应部分的原理图






LED下面是U3(LD39050PU33R),这是一个5V转3.3V的LDO,用于给MCU供电。输出的3.3V先经过JP1,然后才会到MCU,这样就可以通过JP1测量MCU的电流。但是受体积限制,使用了不常用的1.27mm的封装,一是难以接线,容易短连;再就是容易损坏。如果可以改成象LAUNCHPAD-MSP432、EFM32-STK系列和SAML21-XPLAINED开发板那样板载功耗测量电路,实时分析代码和功耗的关系,就方便了(目前好像就STM32L476VG-DISCO开发板有这个功能)。



对应原理图



U3的下面就是开发板的核心U2:STM32L432KCU6。和其它Nucleo-32开发板不同,Nucleo-L432KC上使用的是QFN32封装,而其它Nucleo-32开发板使用了LQFP32封装的。不同封装只是大小有区别,功能是一样的。

Nucleo-L432KC的时钟使用了32K晶体,因为GPIO少,所以取消了OSC,只有OSC32,这样也有利于低功耗。这个32K晶体再其它Nucleo-32开发板上是不焊接的。





MCU的下面是U1(ST890CDR),这是一个高侧控制的功率开关,最大允许电流是1.2A,可以通过电阻调节输出电流。计算公式是:
    Im = 1.24 * 1110 / R

原理图中R = R7 = 2.7K,因此最大允许电流是 0.510A。

U1的使能端上有上拉电阻,在STLink不工作的情况下,U1将不导通,这样U5V将不会供给U5V_ST_LINK,也就是说不能用移动电源供电。



原理图



最下面就是STLink/V2的USB接口,在Nucleo-32上终于将miniUSB改为了更通用的macroUSB,这样就可以和手机共用数据线了。

macroUSB上方的T1(9013)是一个NPN三极管,用来控制DP信号线上的上拉电阻,实现不拔出USB而自动断开和连接设备的功能(比如STLink的固件升级)。

CN1是没有安装的5pin接口,可以用来给STLink的MCU第一次写入程序。LD1是一个双色LED,它指示STLink的状态,这都是STlink的标准配置。





看完了正面,在看反面的电路,顶部的反面电路如下图。左上角的D3(STPS2L30A)、D4(BAT60JFILM)是两个二极管,用来隔离E5V和U5V_ST_LINK两路5V电源。D3和D4都是肖特基二极管,正向压降约0.3V,额定最大电流分别是1A和2A,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二极管选择不同的型号和封装,难道是为了让E5V输入上容忍更大的反向电压(30V)吗。

U6(LD1117S50TR)是一个三端稳压器,用来将外部的VIN转为E5V信号。U6的最大输入电压是15V。

我们还可以看到测量电流用的JP1也在这里,它用两个面积不大的焊盘固定,所以使用时要小心,不然焊盘很容易脱落。




反面的中间是STLink的主芯片STM32F103CBT6,没有什么特别的。稍微有些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外部时钟使用了SMD4025封装的无源晶体,取代了以前最普通的直插晶体。



最下面是macroUSB的反面,有一个IC是U4(LD3985M33R),它用来给STLink供电。




最后再来看看Nucelo-L432KC6开发板上的对外接口,因为Nucleo-32的体积小,所以它采用了Arduino Nano的接口标准,开发板的接口完全兼容Arduino Nano,无论是引脚数量、功能、顺序都是完全相同的,这样就可以使用很多Arduino的资源。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