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PMOS NBTI效应,从失效原理到主流工艺改善!

04/28 12:05
7710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NBTI背景: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工业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工艺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运用到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中,促进了集成电路尺寸的微缩。随着器件尺寸的不断缩小,尤其是进入先进技术节点之后,器件可靠性问题日趋严重,对器件的进一步微缩构成的很大挑战。其中PMOS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NBTI)尤为突出,严重限制了PMOS器件寿命,已成为器件微缩时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

NBTI: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 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

在 PMOS 器件中,NBTI 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的现象。当 PMOS 的栅极施加负电压,同时器件处于一定的温度环境时,随着时间推移,其阈值电压会逐渐升高,导致器件的性能下降。简单来说,就像是给 PMOS 这个 “小机器” 加上了一个不太正常的工作条件,时间长了它就 “不太对劲” 了,开始影响整个电路的正常运行,器件参数出现退化的一种现象。

从半导体物理器件知识角度来看,PMOS 工作时,在 n 型硅衬底上的两个 p + 区(源极和漏极)之间形成导电沟道,靠空穴的流动来运送电流。而 NBTI 就是在栅极加负偏压的情况下,对这个沟道的形成和载流子的传输产生了不利影响。

国内外已对NBTI效应开展了很多的研究,针对NBTI 缺陷形成机制及详细过程,提出了多种模型,主要分两大类:(1)界面态相关的模型,如被广泛接受的反应扩散(Reaction-Diffusion,RD)模型,认为硅-二氧化硅(Si-SiO2 )界面的Si-H键在应力条件下被打破,生成的H(氢)物质向氧化层中输运。(2)空穴俘获模型(hole-trapping model),包括导带价带载流子发生弹性遂穿等,认为空穴通过遂穿进入氧化层,被陷阱俘获和释放,使器件发生退化和恢复。本文中针对于RD模型进行详解,以及讲述如何提高NBTI寿命公认的方法。

NBTI 的原理

界面态的产生:当 PMOS 栅极加上负偏压且处于一定温度下,在二氧化硅(SiO?)和硅衬底的界面处,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反应。R-D Model(Reaction-Diffuse):栅极的负电场会吸引硅衬底中的电子向界面移动,这些电子与界面处原本的化学键相互作用,导致部分 Si-H 键断裂。氢原子(H)从键中脱离出来,成为可移动的氢质子(H?)。而键断裂后留下的位置就形成了界面态。这些界面态就像是在原本顺畅的电子传输道路上设置了一些 “路障”,会影响电子的传输效率,进而影响 PMOS 器件的性能。

电荷陷阱:脱离出来的氢质子(H?)在电场作用下会向栅氧化层中扩散。在扩散过程中,它们可能会被氧化层中的一些缺陷或杂质捕获,形成电荷陷阱。这些电荷陷阱带有正电荷,会吸引沟道中的电子,使得沟道中的载流子浓度发生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器件的阈值电压和电流特性。可以把电荷陷阱想象成一个个 “小漩涡”,把原本正常流动的载流子给 “吸” 了进去,打乱了正常的电流传输秩序。

NBTI 的危害

随着 NBTI 效应的持续,PMOS 器件的阈值电压升高,这意味着要让器件导通需要更大的栅极电压。这不仅增加了电路的功耗,还会使器件的开关速度变慢。在集成电路中,众多 PMOS 器件协同工作,一个器件的性能下降可能会影响整个电路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电路出现错误的逻辑输出,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功能。

改善 NBTI 的方式

材料优化:

氧化层材料改进:研发新的栅氧化层材料,提高其抗 NBTI 性能。例如,采用高 k 介质材料(k 值代表材料的介电常数,高 k 介质材料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来替代传统的二氧化硅。高 k 材料可以在相同电容下具有更厚的物理厚度,减少了电子隧穿的概率,从而降低了 NBTI 效应的发生。同时,一些高 k 材料本身对氢质子的捕获能力较弱,能减少电荷陷阱的形成。

衬底材料优化:对硅衬底进行特殊处理或采用新的衬底材料。比如,使用应变硅衬底,通过引入应力来改变硅的能带结构,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降低 NBTI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应变硅衬底可以使硅原子的排列发生一定的改变,让载流子在其中移动更加顺畅,减少因 NBTI 导致的性能恶化。

工艺改进:

退火工艺优化:在制造过程中,通过优化退火工艺来改善界面质量。退火是一种热处理过程,可以修复界面处的一些缺陷,减少 Si-H 键的断裂。例如,采用快速热退火(RTA)工艺,在短时间内将器件加热到较高温度,然后迅速冷却。这样可以在不影响其他器件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界面态的产生,降低 NBTI 效应。

离子注入工艺调整:因为氢作为一种在晶圆制造过程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常用于钝化Si/SiO2 界面的悬浮键,但Si-H键合力较弱,容易在NBTI应力下断裂。现在主流采用氟可取代氢形成Si-F键,且键合力更强,从而提高栅极氧化层对热载流子注入的抵抗能力,改善其NBTI特性;但是过多的氟离子可以加速硼原子在栅极氧化层中的扩散并且使得PN 结的漏电流加大,因此也需要注意离子注入浓度。

研究表明,下图BKM0.4:在PMOS源漏离子注入过程中增加F注入;BKM0.5:在PMOS源漏离子注入过程中增加F注入,同时将刻蚀阻挡层由压应力氮化硅更改为拉应力氮化硅。在源漏结注入过程中增加F离子注入,以及引入拉应力的氮化硅刻蚀阻挡层,可有效改善PMOS的NBTI寿命。

引用于期刊工艺与制造:PMOS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的改善研究

电路设计优化:

冗余设计:在电路设计中采用冗余设计的方法,增加一些备用的 PMOS 器件。当部分器件由于 NBTI 效应性能下降时,备用器件可以及时投入工作,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这就好比为电路准备了一些 “备胎”,在关键时候能顶上,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

动态电压调节:根据电路的实际工作负载情况,动态调节 PMOS 器件的工作电压。在负载较轻时,适当降低电压,减少 NBTI 效应的发生;在负载较重需要高性能时,再提高电压。这样可以在保证电路功能的前提下,降低 NBTI 对器件的长期影响,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

欢迎大家交流,每日坚持分享芯片制造干货,您的关注+点赞+在看?是我持续创作高质量文章的动力,谢谢!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

目前就就职于Foundry大厂工艺整合工程师,每天坚持更新行业知识和半导体新闻动态,欢迎沟通交流,与非网资深PIE。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国芯制造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