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三极管经典电路详解:反相、同相与滤波功能全分析(附图详解)

05/29 16:35
5508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模拟电路设计中,三极管依然是基础又强大的器件。通过简单的搭建方式,我们不仅能实现信号的放大、逻辑转换,还能附带“滤波”功能。本文通过几个经典电路图,详细讲解三极管的反向、同相逻辑转换以及滤波特性,并通过N型、P型三极管组合对比分析,解答设计中的常见疑惑。

一、三极管反相电路:经典的电平翻转原理

在图一所示的电路中,我们采用NPN型三极管构建了一个开关电路:

输入为方波信号高电平3V,低电平0V;

当Ib = 1mA?时三极管进入饱和导通状态,Vce ≈ 0.3V ≈ 0V;

设定R8=R9=2K,R7根据负载确定。

电平逻辑如下

输入高电平 → 三极管导通 → 输出近似0V;

输入低电平 → 三极管截止 → 输出为+12V;

实现了输入高电平 → 输出低电平的反相逻辑。

二、如何实现输入输出同相?再加一级反相电路!

如图二所示,通过两级反相实现输入输出同相关系:

输入高电平 → Q7导通 → Q6基极被钳位 → Q6截止 → 输出高电平;

输入低电平 → Q7截止 → Q6导通 → 输出低电平。

这种结构实现了?“负负得正”?的电平转换效果,同时也具备了功率放大的能力。

三、为什么说反相电路具有滤波功能?

很多人疑惑:三极管不就是个开关嘛,怎么还能“滤波”?

如图三所示,尽管输入方波中可能带有毛刺或高频干扰,但输出端的电平是由12V电源“驱动”的,而不是直接复制输入信号。因此,三极管形成了一个电气隔离层,这种间接输出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滤波的作用。当然,它无法替代专业滤波电路,但在逻辑电平转换中,足以过滤轻微干扰。

四、使用P型三极管实现反向输出

P型三极管是否也能实现上述功能?图四展示了其实现方法:

输入低电平 → Q12导通 → 输出高电平(≈Vcc);

输入高电平 → Q12截止 → 输出被R27拉到地 → 输出低电平。

结论:P型三极管也可以实现反相输出。

五、两个P型三极管能不能实现同相输出?

继续探讨,如图五所示我们将两个P型三极管相连:

输入高电平 → Q16截止 → Q15截止 → 输出低电平;

输入低电平 → Q16导通 → Q15导通 → 输出高电平。

这种组合?仍然是反相逻辑,并没有像两个NPN管组合那样实现同相。

六、解决方案:N型 + P型管组合,输出同相!

那有没有既用P管又能实现输入输出同相的办法?当然有,请看图六:

输入高电平 → Q14导通 → A点≈0.3V → Q13导通 → 输出高电平;

输入低电平 → Q14截止 → A点≈+3V → Q13截止 → 输出低电平。

组合电路利用N管做输入、P管做输出,不仅实现了输入输出同相,而且更适合与单片机等3V信号系统配合,提高了电路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七、总结:设计电路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我们总结本文关键点:

三极管开关电路不仅实现了反相逻辑,也能通过两级反相实现同相;

输出端电压由电源驱动,在逻辑隔离中具备一定滤波能力;

P管同样适用于反相输出,但要实现同相逻辑需与N管组合;

设计过程中注意信号源的兼容性及电压匹配,提升电路可靠性。

一句话总结:“P管上接天,N管下接地”——经典口诀,永不过时!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如果你对三极管还有更多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凡亿教育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投稿/招聘/广告/课程合作/资源置换 请加微信:13237418207

相关推荐

登录即可解锁
  • 海量技术文章
  • 设计资源下载
  • 产业链客户资源
  • 写文章/发需求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