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汽车行业“卷”字当头的时代,最忙的人除了研发工程师们,恐怕就是产品定义部门的兄弟了。他们要时时刻刻的盯着友商们的动向:发布了什么新车型、增加了哪些新的功能或配置、具体的参数如何,以及又创造了哪些“遥遥领先”的新词汇……,然后,要随时动态的修改自己所负责的新车型的定义,期望自己的车能够在上市的时候有一定的竞争力,至少要保证在纸面的对比上不能输。
在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转变为真正的开发设计活动之前,还有一个极其关键的步骤:汇报。没有汇报,老板们不批准,再多的工作都是白搭。在汇报的时候,如何让老板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听懂你的想法,并相信你负责的车型将来一定会大卖,这就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了。如果你只用智能、舒适、空间大、性能好等等一系列形容词,老板们肯定不会买账的。因为老板们能够做到那个位置上,肯定不傻的(除非故意装傻)。没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支撑,纵使你巧舌如簧也没用的。
尽管各个OEM都有自己的模板来描述产品定义,但各家的模板内容和质量大相径庭。在此推荐一套德系设定产品目标的标准做法——LTAB。
LTAB的前身来源于德语 “Leistungs- und Zielkatalog-Tabellen” :
Leistungs-:性能(Performance)
und:和(and)
Zielkatalog:目标清单(Target catalog)
Tabellen:表格(Tables)
直译过来就是:性能与目标参数表格。
为了帮助使用者记忆和理解,在很多汽车企业(特别是德系或采用德系开发流程的企业)中,性能与目标参数表格被转换为 LTAB,其含义如下:
注意:这个解释并非官方标准缩写,而是业界常见的一种实用性解释方法,帮助团队更好理解 LTAB 的四大维度。主要用于将竞品车型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为新车型定义相应的目标值(Target),作为开发的输入。
LTAB 方法的核心结构
LTAB 表格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维度:
其应用流程如下:
确定车型定位
明确新车型的细分市场、用户画像、品牌策略。
选择对标竞品
根据细分市场选定2-4款主要竞品车型,尽可能涵盖不同技术路线或品牌维度。
采集参数数据
从公开数据、测试报告、用户评价中收集竞品的性能、配置、体验等数据。
现有车型梳理
分析本品牌现有车型的表现,明确优势与短板。
制定目标值
基于竞品和现状,设定合理的目标参数,需兼顾市场吸引力、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控制。
应用于开发
LTAB目标值成为研发的技术目标输入,贯穿性能开发、试验验证与最终上市
LTAB方法的优点如下: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实际案例,假设开发一款A级纯电SUV:
在汽车行业,LTAB以竞品性能为出发点,在对标竞品 的同时设定相应的目标值,主要应用在策划与前期开发阶段。
在我们东方大国的车企内,大都也采用类似的方法。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对LTAB的解释就不尽相同了。例如,将其解释为:
? ?L(Leading):领先于竞品的优势项
? ?T(Top):与竞品持平的核心项(或行业顶尖水平)
? ?A(Average):略逊于竞品的一般项
? ?B(Behind):明显落后于竞品的短板项
这种解释方式虽然与原版有所不同,但是也大体遵循原来的思想,只不过受限于不同OEM的技术积累与能力,在类别、项目等方面的内容差别较大。有的OEM可以列出上百项甚至更多的条目,有的只有十几条。虽然不能说越多越好,但是过少的条目必然会缺失很多细节。在汽车这么一个竞争激烈、而且投资巨大的行业,细致的对标和策划总是有价值的。
一些感受:
LTAB只是一种方法,不可能解决能力的问题。创建丰富而准确的项目类别(子项目),需要企业技术长期的积累。准确的填写竞品的数据,需要大量踏实的对标工作。合理的设定自车的目标值,需要产品设计者精准的客户洞察能力。以上的这几点的核心是相应的能力,能力绝不是短时间请个顾问或向哪个大佬学习一次就能快速提升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庞大的人才池的支撑。那种仅仅读了几篇工作号文章或看了几个报告就觉得自己已经精通了某方面知识的人,如果不是骨骼清奇的习武奇才,就一定是蠢。
造车是平衡的艺术。一分价钱一分货,如果想要车的配置丰富、性能好,全面超越竞争对手,同时又有价格优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对于在二十万左右以内的车型而言,精准的定位——合适的配置与性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还要、又要的想法是错误的,任何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都必然要所取舍 。真正NB的企业可以创造被其他人学习和追赶的竞品,并让员工感到幸福,二流的企业只能抄作业和压榨员工。
在智能化时代中,LTAB方法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主要来源于智能化功能的复杂性所导致的评价的复杂性,因为智能化的各种功能缺乏统一的标准,难以简单评价。如同难以简单的评价苹果与安卓孰优孰劣一样,仅靠屏幕大小、分辨率、主机芯片的算力等维度是难以准确评价智能化水平的。如果不能准确评价,那么目标设定也就无法精准了。这一点需要各个OEM的不断努力。
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