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舱作为高压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核心试验空间,其洁净度、密封性及内部部件状态,直接影响试验环境的稳定性,进而左右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若试验舱内残留污染物、部件老化或密封性受损,可能干扰电解液分布、电流传导及试样反应过程,导致试验数据失真。掌握科学的日常保养与检查技巧,是延长试验舱使用寿命、保障试验可靠性的关键。?
试验舱的日常清洁需遵循 “全面无死角、温和无损伤” 原则,重点清除试验残留痕迹。每次试验结束后,需待舱内温度降至常温,再打开舱门进行清洁:先用干燥的无尘布擦拭舱内内壁,去除电解液滴溅形成的水渍、结晶及试样残留的碎屑 —— 这些残留物若长期堆积,可能在后续试验中与新电解液发生反应,或形成导电斑点,干扰漏电路径形成。对于舱内角落、电极支架连接处等易积灰区域,需用软毛刷轻轻清扫,避免使用硬质工具刮擦舱壁,防止破坏舱内绝缘涂层。若舱内残留顽固污渍(如试样碳化痕迹),可蘸取少量专用清洁剂轻柔擦拭,擦拭后需用干净无尘布蘸取清水擦净清洁剂残留,再通风晾干,确保舱内无化学物质残留。?
内部部件检查是试验舱保养的核心环节,需逐一排查关键组件状态。首先检查电极支架与固定装置:观察支架是否存在变形、松动,若支架歪斜,需轻轻调整至水平状态,确保后续装样时电极对位精准;检查支架连接处的螺丝是否牢固,若有松动需及时拧紧,防止试验过程中支架晃动导致电极移位。其次检查舱内观测窗:查看窗面是否存在划痕、污渍,若窗面模糊,需用专用玻璃清洁剂清洁,保证试验时能清晰观察舱内试样状态;检查观测窗密封胶条是否老化、开裂,若胶条受损,需及时更换,避免舱内湿气外泄或外部灰尘进入。此外,还需检查舱内的滴液管路接口:查看接口是否松动、有无电解液渗漏痕迹,若接口密封不良,需重新紧固或更换密封垫,防止滴液时出现漏液、滴液位置偏移等问题。?
密封性与环境适应性维护是试验舱长期稳定运行的保障。每次清洁后,需关闭舱门检查密封性:观察舱门与舱体的贴合度,若存在缝隙,可调整门扣松紧度,或检查密封胶条是否平整,确保舱门关闭后无空气泄漏 —— 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舱内湿度、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维持试验环境稳定。日常存放时,需保持试验舱处于干燥通风环境,避免长期暴露在潮湿、高温或粉尘密集区域,防止舱内金属部件生锈、绝缘材料老化。若试验舱长期不使用,需定期打开舱门通风,避免舱内滋生霉菌;同时,可在舱内放置干燥剂,吸收残留湿气,保护内部部件不受潮损坏。?
此外,建议建立试验舱日常保养记录档案,每次保养、检查后记录相关情况,如清洁时间、部件更换情况、密封性检查结果等,便于后续追溯设备状态,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只有将日常清洁、部件检查、密封性维护形成常态化流程,才能确保试验舱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为高压漏电起痕试验提供稳定、洁净的试验空间,保障测试结果的精准可靠。
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