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 件?
9月26日消息,据商务部发布公告,为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有关规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决定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这一政策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管理从相对宽松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变。
中国纯电动汽车出口增长迅猛,成为拉动整车出口结规模增长及均价提升的关键力量。据统计,2025年1—9月,我国纯电动汽车出口累计113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64.2%,同比增长54.6%。然而,出口高速增长也伴随着无序竞争、售后缺失、合规风险加剧等结构性隐忧。为此,商务部、工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自2026年1月1日起对具有VIN码的纯电乘用车新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从“规模扩张”阶段迈入“质量优先、规范发展”新阶段。
一、该项政策是推动从“无序出海”到“高质量出海”的制度拐点
1、完善行业规范体系,有效遏制无序出口
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通过设定严格的资质门槛,从根本上堵住了无证出口的漏洞。政策明确要求,许可证申领需满足两大硬性条件:一是企业需列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具备合法生产资质;二是产品需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确保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这些要求将从出口源头有效拦截“零公里二手车”、平行出口、无证贸易等扰乱市场的行为,杜绝“无资质企业出口”“不合格产品出海”现象,推动中国汽车产品出海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
2、强化售后责任,促进本地化运营
本次政策要求生产企业对其授权出口的产品承担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等连带法律责任,将境外售后服务能力作为许可证审核核心指标,明确一类企业需拥有50个以上海外售后网点、配件储备率不低于20%、维修响应时间不超过48小时,确保出口企业具备持续服务能力。通过这一制度,可有效过滤低质出口产品,推动企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企业必须带着服务有序出海,从单一整车出口转向“产品+服务+备件+金融”全价值链输出,真正实现本地化深耕。
3、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护航产业高水平国际化发展
此次政策的出台实现了对燃油车、混动车、电动车出口许可证管理全覆盖,打通了生产准入、许可证申领、海关检验等环节,实现全流程可追溯,构建“申报审核—检验监督—海外追溯”的全链条监管体系,保障出口产品合规性与可持续性。通过出口源头治理,有助于维护良好的竞争环境,降低海外质量纠纷与贸易摩擦风险,并为国家新能源汽车国际化战略提供制度保障,最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中实现品牌提升与长远发展。
二、全球不确定性背景下,规范化与体系化成为企业出海的核心要求
纯电动乘用车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进入一个更规范、可持续、质量导向的新阶段。面对全球贸易壁垒升级、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碳关税与ESG合规趋严等新挑战,中国车企需以许可证制度为契机,加快推动出海模式系统性升级,加大在合规能力、品牌建设、售后服务、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的投入,以实现出口业务规范及海外可持续化发展,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选择。
1、挖掘新模式,推进多市场分散布局
面对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中国车企需要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灵活运用赋能合作、品牌+合资等新合作模式稳步推进多元化市场布局,加快融入本地汽车产业链以应对贸易保护政策风险。吉利控股集团通过“本土化生产+多品牌协同”模式,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取得突破。奇瑞通过“技术输出+品牌共建”模式,与西班牙EV MOTORS各持股50%,成立合资企业,共持EBRO品牌,奇瑞提供Tiggo 7平台、三电系统、智能网联技术,保留EBRO品牌,合作车型EBRO S700在巴塞罗那生产,工厂年产能20万辆。
2、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提升当地用户认可度
建立“研产供销服”生态,提供从购车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从产品研发阶段做好充分的海外市场适应性开发工作,在使用及售后环节提供便捷的持续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包括充换电、车联网、售后及金融等全生命周期生态服务出海,从而有效满足消费者对中国汽车产品购买及售后等服务便利性的期待。如奇瑞参加今年慕尼黑车展的新车均严格遵循欧洲WLTP工况标定,配备德文技术铭牌,并基于当地路况进行底盘调校。蔚来在欧洲实行“用户体验至上”的理念,根据不同国家的市场特点调整商业策略,推出直销、本地总代理及订阅服务等差异化模式,同步搭建欧洲补能破解用户续航焦虑。此外,蔚来还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研发与创新中心,聚焦本土化设计与智能技术,确保产品符合欧洲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法规要求。
3、构建国际化经营体系和能力,提升品牌价值与竞争力
坚持长期主义,通过本地化研发、本土供应链、本地服务体系及本地化团队建设,以本地生态共建模式加固与当地政府、企业、用户的合作带动本地化的供应链、售后服务、金融服务及营销方式的协同发展,为当地提供好产品与便捷服务的同时,还需要为当地创造就业和税收,深度绑定当地市场,将品牌文化建设浸润至当地产业发展、社会文化及用户生活中,建立当地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认知,真正构建可持续的海外竞争力,以不断提升品牌美誉度与溢价能力。
4、做好海外合规与风险防范
建立全流程合规管理机制,打造运营风险防火墙。在主要市场设立本地合规团队,动态跟踪欧盟《新电池法》、美国《大而美法案》等重要政策变化,确保产品认证、碳足迹核算、供应链尽职调查等合规。建设合规数字化平台及全球合规风险预警系统,利用AI与大数据技术,实现法规预警常态化、合同审查智能化、数据跨境流动合规管理,提升风控效率。强化ESG合规实践,主动披露环境、社会与治理信息,建立负责任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确保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要求。
5、加强海外专利布局与知识产权保护,构筑技术护城河
坚持“专利先行”战略,提前筹谋做好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尤其在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强化多元性、防御性专利布局。建立全球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及部门,统筹国内外专利申请、维护、许可与维权,防范专利侵权风险,应对潜在诉讼。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争取在充电接口、电池安全、车联网通信等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提升技术影响力。
唐高凤
tanggaofeng@chinaev100.org
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