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BBA全部拿下!这家智驾供应商,要跟华为掰手腕?

11/02 09:25
76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随着这几年越来越卷,一轮又一轮淘汰之后,车圈已然从蓝海化为红海。

实际上不止车企,辅助驾驶供应商,同样经历着一场惨烈的大逃杀。

不久之前,公社写了一篇关于“中智行”选择车路协同路线,因生不逢时最终走向破产的故事——《中国“自动驾驶第一人”,竟因1.5万元破产?》

今天,咱们来说一个辅助驾驶供应商中混出名堂的——Momenta。

对辅助驾驶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应该能感觉到Momenta跟上汽集团的关系不浅。

当年上汽拒绝华为并提出“灵魂论”,所有人都以为上汽智驾要自研的时候,结果一转眼的功夫,上汽“亲儿子”智己就选择了跟Momenta进行深度合作。

从资本层面来看,上汽集团是Momenta最大的股东,这也让不少怀疑Momenta就是上汽自己的智驾团队。

实际上并不是,Momenta是一家典型的第三方供应商,广交朋友才是硬道理。

尤其是今年,Momenta的朋友圈扩张速度,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螺旋升天”。

4月份上海车展期间,Momenta与奥迪展开合作,为E5 Sportback车型提供辅助驾驶方案。

毕竟E5 Sportback是上汽奥迪的,有上汽从中搭桥牵线,还说得过去。

但紧接着,Momenta 7月份与宝马官宣合作,将为国产iX3提供辅助驾驶系统。

9月又与奔驰官宣合作,将为纯电CLA提供辅助驾驶系统……

能同时攻略“德系豪华三巨头”,这里面就有点说法了。要知道,哪怕是行业里认为能力顶尖的华为乾崑智驾都没能做到。

而除了BBA以外,还有比亚迪、广汽埃安、昊铂、奇瑞、上汽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等车企的在售车型上,都能找到Momenta辅助驾驶方案的影子。

可以说,目前的辅助驾驶市场,大体上可以认为是自研派、华为系、Momenta三足鼎立的状态。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Momenta是如何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未来辅助驾驶的格局,又将怎样演变?

01. 放弃清华“直博”的顶级学霸????

说起Momenta这家公司,就不得不聊聊其创始人曹旭东了。

和自动驾驶领域的许多顶级大佬一样,曹旭东也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

值得一提的是,曹旭东和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涛、robotaxi公司小马智行的楼天城、无人驾驶卡车公司主线科技的张天雷,都是清华大学2004届的。

不过曹旭东本科专业并不是AI、计算机相关的,而是工程力学。

因为成绩优异,曹旭东早早获得了清华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的“直博”机会。

但谁能想到,这么好的机会,曹旭东居然选择了主动放弃!这在外人看来,就是老天爷赏饭吃,却直接把碗掀了的疯狂举动。

可在曹旭东看来,即便是隔行如隔山,他都要投身于感兴趣的人工智能领域。

离开清华后,曹旭东如其所愿,以实习生的身份入职了全球计算机TOP1的微软集团,在微软亚研院开启了对AI领域的研究。

实习生期间,曹旭东还参加了名为“National Data Science Bowl”的国际数据科学竞赛,在与全球1000多支队伍的角逐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转正之后,曹旭东主导开发了微软的How-old产品。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那阵特别流行的“一张照片分析年龄”,就出自他的手笔。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许多网友的喜欢,用户量瞬间达到了数亿级别。

除此之外,曹旭东还参与了Bing搜索引擎图像识别模块、Xbox游戏主机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的开发。

后来,在微软亚研院的前同事汤晓鸥,创立了商汤科技。为了快速组建商业化团队,亟需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高端人才,于是就向曹旭东抛出了橄榄枝。

不知不觉已经在微软干了5年的曹旭东,也认为是时候出去单干了,于是以执行研发总监的身份加入了商汤科技。

尽管在职商汤科技3年期间,曹旭东并没有落地任何商业化产品。但他在思考AI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问题时,提出了“数据驱动算法”的理念。

这不仅成为了商汤科技崛起的基石,后来也成为了Momenta战略方向的雏形,直到2014年,一个轰动AI领域的大事件发生。

特斯拉发布了其第一代AutoPilot辅助驾驶技术,其纯视觉的技术路线与能力,让做AI视觉的曹旭东大受震撼。

这,也成了曹旭东创办Momenta的重要契机:

肉眼可见地,属于自动驾驶的时代已经近在咫尺了。

02. 创业初期,活下来才是真!????

2016年9月,曹旭东连同微软前同事孙刚、夏炎、任少卿等人,共同创立了“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Momenta。

不过,早期的Momenta并不像一家第三方辅助驾驶供应商,反倒更像是一家自动驾驶研究机构。

他们招募了国内不少AI与深度学习领域的人才,主要工作是参加自动驾驶领域的国际赛事、做课题、写论文,非常偏向学术。

也正是这时,曹旭东基于在商汤科技的经验,提出了“数据驱动智能驾驶”的理念,定下了“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战略目标。

其中“飞轮”指的是用于智能驾驶训练的数据,两条腿则分别指的是L4级无人驾驶,和L2级辅助驾驶。

可见,Momenta很早就意识到了数据对于智能驾驶的重要性。

可他们毕竟不是特斯拉,没有路上跑的车帮他们搜集数据,该怎么办呢?

那就去找行车记录仪的数据呗!

于是Momenta成立早期的一个核心工作,就是大量搜集行车记录仪影像并进行标注。

而标注的方式,相比现在主流的AI自动识别也比较“原始”,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纯手动标注。

公社的一位编辑小哥,上大学的时候就曾在Momenta做过兼职实习生。

根据他的描述,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每天从主管那里下载图片压缩包,一个压缩包里200张图,都是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画面。

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用Momenta的标注软件,对画面中的特定对象进行标注。

比如,把车道线、马路牙子描上红线,把车用黄色框圈起来,把行人用绿色框圈起来,诸如此类……

标注完200张图之后,就可以打包发给主管,每完成一个图包大概能赚40块钱。

起初,Momenta还是受到了不少投资人青睐的,短短2年时间Momenta的估值就达到了10亿美元。

但走到这一步时,Momenta潜在的危机逐渐暴露了出来。

Momenta,始终没能推出一款面向主流乘用车市场的L2级辅助驾驶产品!

主要原因则是两方面。一是数据的精度不够,不足以训练出城区NOA、甚至是真正的L4级无人驾驶;二是团队工作模式偏向理论研究,商业化运营缺乏效率。

到了2018年底,Momenta团队已经扩张到了400多人,但因为产品落地受阻问题,投资人逐渐失去了耐心,开始紧缩投资力度。

曹旭东明白,以研究院的管理模式继续下去,公司可能连工资都要发不起了。

当务之急,是马上要做一款能落地的产品,让公司“活下去”。

在乘用车方案落地受阻时,曹旭东把目光转向了偏冷门的商用车。

当时,恰逢主管部门正在推动商用车做智能化安全升级。

毕竟大货车司机开车夜以继日,很容易出现疲劳驾驶,而且一旦出了事故,危险系数往往远高于乘用车。

于是,曹旭东借助自己在微软做面部识别算法的经验,做了一套面向商用车的驾驶员监控系统(DMS)。

其功能是通过车内摄像头,实时扫描驾驶员面部,在驾驶员犯困闭眼或走神的时候发出警告用的。

同时,还配套推出了商用车的碰撞预警系统产品。

虽然这两款产品与曹旭东最初的想法有所偏差,但收效却异常的好,很快Momenta的营收规模就达到了千万级。

也恰恰是因为这两款产品,成功吸引到了苏州相城区的注意。

那时,他们正好在为建设苏州高铁新城示范区招商引资,表示愿意给Momenta提供专项产业基金,同时提供8.4公里的智能网联专用测试道路,以及税收优惠。

曹旭东果断接受了苏州抛来的橄榄枝,借总部搬迁的契机,对原本松散的团队进行一轮优化,成为真正意义上“打硬仗、打胜仗”的商业化公司。

到了2018年9月,Momenta初步完成了研发、生产、商务等核心业务板块的搬迁,落地苏州高铁新城。

尽管过程中付出了大约1/4的员工离职为代价,但更新的团队结构和工作模式,再加上“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目标的深化明确,为其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03. 机会,是卷出来的????

曹旭东明白,商用车辅助驾驶的红利期不会太长,Momenta最终必然是要进军乘用车市场的,于是开始在行业内四处走访,寻求商业落地的可能。

上汽集团,成为了第一个跟Momenta搭上线的车企,怀着“试一试”的态度,让Momenta做一套“记忆泊车”方案。

根据曹旭东的回忆,当时确实给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因为整个平台都是新的,早期工程样车存在一些关联件的问题,会导致信号输入出错,智驾系统无法发挥作用”。

还有一次,工程样车的智驾域控软件出现了严重的BUG,但这部分软件是由一家海外供应商做的。

Momenta亟需修正BUG,但当时这家海外供应商全公司都在休假。这可要命了!

尽管Momenta无法直接修改BUG,但他们依旧在用尽一切办法,缩短反馈周期。

不仅持续硬拉着对方进行沟通,“必须解决”问题。同时还自主开发了一套自动化测试程序,对方递交新版本后,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是否达标。

克服重重困难后的Momenta,终于交付了一套让上汽满意的记忆泊车方案。

这一过程中,加班熬夜成为了Momenta工程师们的日常,熬到有时候园区看门大爷都要绷不住了。

或许正是在这次合作中,让上汽看到了Momenta的能力和决心。到了2020年,智己汽车立项时,上汽就果断再次选择了与Momenta合作。

而这一次,双方的合作范围从简单的记忆泊车,进一步扩大到了整个辅助驾驶方案。

如此重要的任务,上汽自然不会让Momenta“打穷仗”。于是在2021年,上汽对Momenta进行了连续两波战略投资,成为了Momenta的大股东。

所以,放到如今这个时间节点来看,当初上汽没有选择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仅仅是因为上汽已经有了Momenta这个合作伙伴,没有必要再找第二家。

智己L7上市之后,智己开启了“原石谷”计划。

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可以选择将车辆的行驶数据上传上去,来换取“原石”。

原石可以兑换激光雷达、大电池包等车辆配置升级权益,或是手机、平板、日用品等物品,这在当时受到了不少车主的好评。

智己这么做的目的,恰恰是为了鼓励车主多去路上跑,从而搜集到行车数据,用于辅助驾驶进化。

随着智己销量稳步增长,与上汽深度绑定的Momenta,开始享受到了这份数据红利。

相比早年前行车记录仪拍到的模糊图像,不仅清晰度高,而且还能与用户驾驶行为直接关联,绝对算得上智驾进化的“黄金养料”。

Momenta也不负上汽的期望,基本实现了让智己辅助驾驶能力稳在行业第一梯队的目标。

得益于智己辅助驾驶的成功,在上汽的推动下,Momenta成功跟集团旗下的别克、凯迪拉克、上汽奥迪都搭上了线。

正如曹旭东所设想的,数据的飞轮,已经转动起来了。

04. 开荒拓土,风险犹存????

仅仅是上汽一家,飞轮转动的速度还不够快,还不足以驱动“L2+L4两条腿”高速奔跑,尤其是对于以数据为进化源泉的端到端时代。

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求更多车企客户的合作。

虽然与上汽的合作成功是一个很好的样板,这一点已经强于N多没有产品落地的友商了,但项目推进难度依旧很高。

一方面是,华为在辅助驾驶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公认的顶流,同时其强大的品牌公信力,自带拉流效果。

另一方面是,一部分车企依旧在坚持走辅助驾驶自研路线。

想要在“华为”与“自研”的夹缝之中求得一丝生机,必须要把车企服务得服服帖帖才行。

首先,给车企的合作成本,要足够低,不仅限于硬件成本。

就比如,Momenta在参与广汽传祺招标辅助驾驶供应商时,为了赢下定点,不惜跟广汽签下了销量对赌协议,并且还会根据广汽的需求开放部分源代码

其次,要给车企足够的自由度。

华为辅助驾驶虽然能力很强,但跟车企的合作模式往往倾向于整套闭环方案的打包售卖,车企可控的环节往往比较有限。

Momenta则选择了更开放的生态自由度。

不仅算法会根据车企的需求定制开发,并开放部分编辑权限,同时车企还有拥有自由选择辅助驾驶硬件方案的权利。

就比如,Momenta与别克、日产、大众的合作,走的是基于高通芯片的舱驾一体方案,传祺向往S7采用地平线J3芯片+视觉为主的方案,铂智3X采用英伟达单Orin-X+单激光雷达方案,仰望U8采用双Orin-X+3激光雷达方案,而新一代宝马iX3将采用英伟达Thor平台……

要知道,不同芯片的开发软件和流程是有相当大差异的,相比单一平台开发势必会增加不少工作量和难度。

可为了获取更多车企的信任,Momenta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

尽管目前来看,Momenta的“朋友圈”已经算是智驾供应商中的顶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会成功,依然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压力。

根据曹旭东测算,Momenta的装车规模要达到400万辆以上才有可能实现盈利,而现在的装车规模才刚达到100万辆。

同时除了上汽集团以外,其他车企与Momenta的合作规模,也仅仅停留在几款车的试水阶段。

要知道,这些车企很多依旧保留了相当大规模的辅助驾驶自研团队,有的甚至能达到上千人。

Momenta在合作中扮演的角色,更接近“技术外援”,而这种关系往往是脆弱、难以持久的。

智能驾驶和百花齐放的外观、座舱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家会越来越趋于同质化,达成相对标准化的共识。

也就意味着,Momenta以软件为核心的销售模式,长期来看存在被车企抛弃或寻求更廉价替代方案的可能。

某种意义上说,以华为为首的“软硬兼修”打包售卖的方案,壁垒更难被打破,更容易让车企产生依赖。

这或许也是解释了为什么,今年Momenta成立了芯片事业部,并启动了“自研芯片计划”。

随着智能汽车迈向深水区,tier2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转型成为tier1,几乎是唯一的出路。

05. 写在最后????

曹旭东的微信头像,是《海贼王》的主人公路飞。

从第一本漫画出版到现在,已经连载了28年之久了,动画也更新了多达1146集,且依旧望不到结局。

路飞依旧在“伟大航道”上,寻找着传说中的“ONE PIECE”,哪怕没人知道“ONE PIECE”是否真实存在,哪怕经历数次赴汤蹈火、生死存亡,他依旧坚持着最初的信念。

如今曹旭东和他的Momenta,何尝不是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ONE PIECE”?

当然,身处其中的曹旭东,深知行业洗牌的残酷,正如他不久之前的发言:

“明年城市辅助驾驶格局会定下来,整个中国可能也就剩两三家玩家。”

Momenta,会成为活下来的那一家吗?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初速度

初速度

Momenta是世界顶尖的自动驾驶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驾驶决策算法。产品包括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数据服务。Momenta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拥有世界顶尖的深度学习专家,如图像识别领域最先进的框架Faster R-CNN和ResNet的作者, ImageNet 2015、ImageNet 2017、MS COCO Challenge 2015等多项比赛冠军。

Momenta是世界顶尖的自动驾驶公司,其核心技术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环境感知、高精度地图、驾驶决策算法。产品包括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数据服务。Momenta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拥有世界顶尖的深度学习专家,如图像识别领域最先进的框架Faster R-CNN和ResNet的作者, ImageNet 2015、ImageNet 2017、MS COCO Challenge 2015等多项比赛冠军。收起

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