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对话赣锋锂业李良彬:从矿山到电池,从资源赣锋到技术赣锋

10/31 15:12
1.6万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中国锂电产业20年,从无到有、从追随到引领。高工锂电成立15周年之际,特别策划系列对话,遍访锂电创变者,回望产业来时路,探寻未来新动能。

赣锋锂业的成长历程与中国锂电产业的波动息息相关。自2010年上市以来,李良彬带领赣锋走过了多个产业周期,从全球化扩张的高光时刻到锂价波动带来的挑战,经历了起伏也吸取了教训。

赣锋从一开始就坚定实施“全球买矿”战略,并在资源布局上不遗余力。李良彬深知,企业要在全球站稳脚跟,必须解决资源的根本问题。

而在锂价飙升的周期,赣锋曾深陷资源价格过热的困境,李良彬明确意识到,若盲目追涨,最终可能陷入市场泡沫的危机。因此,在市场回调后,赣锋在战略上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保持冷静,削减过高的采购成本,同时加强技术创新与生产效率,走出了短期亏损的低谷。

这种经验的积累,让赣锋在每一个周期中都能汲取教训,保持战略定力。正是这种对周期的深刻理解和对战略的稳健执行,确保了赣锋在市场低谷时依然能够走稳自己的发展之路。

全球化布局是赣锋另一项重要战略。他始终坚持“要变成当地的赣锋”,在全球扩展资源的同时,注重与当地市场的深度融合。赣锋不仅依托全球矿产资源的布局,还通过本土化运营确保了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力。

在技术布局方面,李良彬始终坚持将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驱动力。自2016年起,赣锋便加大了对固态电池的研发投入,坚定地走在技术产业化的前沿。李良彬认为,固态电池必须在产业化中领先。只有真正抓住客户的需求,才能脱颖而出。

今天的赣锋锂业,不仅依托全球资源布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还通过在固态电池、储能等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进一步深化了向“技术赣锋”的转型。

以下是高工锂电与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的对话精华:

破局·从“卡脖子”到全球买矿

高工锂电

我们今天来到了江西新余,走进赣锋锂业。我们邀请到了赣锋锂业的董事长李良彬李总跟我们一起交流,欢迎李总。

李总,今年是高工锂电 15 周年,那其实也是整个我们看新能源汽车跟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这个 15 周年,您是一个亲历者、见证者,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从早期我们是一个单纯的锂资源的一个企业,到后面其实我们去整个的形成了一个整个锂的生态链。那从您的个人的这个维度,以及说从我们赣锋这一路走来的维度,你怎么看待我们整个这 15 年的整个产业的变化?

李良彬

首先祝贺我们高工锂电已经成立了 15 周年,从这 15 周年来看的话,对于我们赣锋来讲就只有两个阶段。

那第一个阶段是资源阶段,我们也就是 2010 年上市的上市以上市为节点,赣锋就开始布局资源, 2010 年到 2020 年这十年间是快速发展资源的。到 2020 年的时候,我们公司提出要发展技术赣锋,在这 15 年里面,赣锋是从一个纯加工厂变成一个资源的赣锋,然后变成了一个全产业链的赣锋。

在 2010 年以前,我们的强项是在做深加工锂化合物,但是做这些产品都离不开资源,所以我们那个时候总一个感觉就是资源是我们卡脖子,那我们上市的目的是解决融资的问题,所以我们上市成功以后就开始去全球去找资源,等到我上市以后我就比较容易做成这件事啊。还有一个点,我觉得要把这个锂做大。对,做的这个全球有影响力的话,你不解决资源是无法做到。

高工锂电

在 2010 年上市之后的几年,其实我们开启了这个叫全球买矿的这个模式,刚好也赶上了整个新能源逐步的起来。其实 2016 年第一个我们去国际化布局也做了差不多四五年的时间。第二是说是在什么样的这种背景下,让你有一个就是从这个资源为王的这个整合的一个阶段开始去考虑往下游去做一些这样的布局。

李良彬

往下游做布局的话是源于在上市的时候, 2010 年的时候我们写招股书,市场份额很大,销售收入很小,那就说明企业进入了一个天花板。

比如我氟化锂,我在一写就是 50% 的市场份额,金属锂 50% 以上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才 4 个亿。

那跟赣锋相关的一个是医药中间体,第二个是电池,锂电池就是正极材料、电解质,这都要用到锂金属锂负极。一次电池的金属锂负极,还有二次锂电池的负极也有用金属锂的电池。

对我来讲我也是门外汉,但是电池的空间更大,所以我们觉得还是做电池,就是那个时候决定,那我们开始去做电池。

然后在电池的选择方面也有争议,那个时候圆柱是好火的,我们第二大股东王晓申他跟我讲,他说我们不能去做圆柱,我们要做软包。

因为我们俩的是相互尊重,所以我就同意买美拜,收购美拜以后我们要进入这个行业。

靠美拜还不行,美拜的李万春(此前美拜电子董事长)他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大的贡献,就是跟我们讲下一步要发展动力跟储能电池。做动力与储能电池要去找团队,也是李万春引荐的那个戈志敏,戈志敏到这来帮我们把团队都建立起来,做到今天这个规模也确实不容易,这是他做的第一个贡献。

第二个贡献他跟我们讲下一轮的竞争是固态电池,你要做电池,你一定不能绕开固态电池。所以 16 年就带我们去见宁波的徐晓雄博士,然后我们就花了 2.3 个亿就把他整个团队都拉出来了。

那赣锋还是想做事的,还是真正实实在在的想,我们从 16 年到现在每年要注入三四千万投入到固态电池里面去,去布局这个固态电池的我们是花了代价。

高工锂电

第二个曲线(电池)已经初步的成为我们业务的一个增长的动能。

李良彬

是,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望,确实这个第二增长曲线要打造确实不容易。

洗礼·当锂价冲上60万

高工锂电

回过头来其实看我们在锂资源这块的一个整体的一个布局,我们其实做了一个国际化的一个布局,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的锂的波动反复,这个从涨价然后到跌价,不知道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李良彬

当我们看到行情特别好的时候,你原来的一些假设都会判断认为是错的。

你比如说当卖到 60 万/吨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矿山特别便宜。但是当你去买下来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行情调回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它多么的恐怖,对吧?

所以这是一个真的是教训,就是说我李良彬经营企业,我是比较保守、比较稳健的一个人,但是在这个大环境的背景下,我们都有可能会乱了方寸。

高工锂电

但回过头来,其实我们如果去反看的话,就是也正是在这几年的过程当中,通过这样的这种布局,其实我觉得是我们实现了国际化、全球化的资源整合。那比方说我们资源端这块我们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一个企业,你觉得如果赣锋距离这样的全球化的企业还存在哪些短板?

李良彬

首先一个是人才、文化的融合。

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我们必须要有一批国际视野的人才来掌控。第一个要结合当地企业的经营特点。中国企业一定是比较内卷的,很厉害的,你一定要把成本管要控制住,但又要适合国外的生存条件。

你不能那我们赣锋的一些原始的东西,直接照搬到国外去肯定行不通,你必须要融合、再创新、再发展,变成那个地方的赣锋。

第二个是就是资金问题,赣锋是上市公司,我们可以通过港股融资,也可以通过国内的资本市场融资,只要解决融资问题,我相信再过几年的发展,赣锋会把这个负债率也会降下来,经营的各项指标也会越来越好看。这个是通过经营的努力是能实现的,这个只要有时间,我相信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

李良彬

再一个就是技术,我们要把合适的技术用到合适的锂盐湖领域里面去,把我们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在阿根廷地区我们做了两个项目,通过这两个项目我们就发现经典法在阿根廷的它是没有优势的,必须要用中国的更先进的像萃取法、吸附法这些,用这些先进的方法到阿根廷去把这个开采成本进一步降低,这也是未来我们要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这个是必须要做的。

再一个就是我们一定要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这个道路,你离开了这个东西,你要管理全球这么大的一个企业,靠人去找去那是无法实现的。

真的你要走出国门,你一定要到这个国家去生活一段时间,你才了解到它的什么成本高,什么成本不高,你才能完全融合这个当地社会,才能做好成本测算,否则话都是虚的。

高工锂电

然后再一点就是说,其实过去两年锂价一直是下行的,整个行业,我觉得尤其是对于锂资源的企业来讲压力还是蛮大的。我们是在做怎么样的一些内部的调整,去应对这种行业的这种波动?

李良彬

在这个下行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某种矿它的竞争力这个是一定要受到关注的。

矿在全球都有布局,比如澳大利亚的矿、非洲的矿、巴西的矿等等,他们的有些天生的成本就很高,我们就要开发一些成本比较低的矿来作为我们未来的主要的供应的原料啊。包括我们在ME,就阿根廷 ME 这个矿,我们现在通过努力降本。那我们在内蒙的一些矿,那个矿它的品味比较高,比现在的锂云母还是更有竞争力。

所以在下行周期的时候,我们在开发一些成本比较低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来应对这个竞争。

我们现在通过萃取了,我现在什么都不变,我盐田以前要晒到 7 克/升,我下一步只要晒 3 克/升,那我的盐田的产能要翻一倍,理论上是翻一倍嘛。

高工锂电

如果我们去看两个类型的话,一个就是这个盐湖提锂,一个是这个锂矿,就这两块它的价格的这种波动后面还会不会发生一些比较大的一些颠覆性的变化?

李良彬

颠覆性的变化应该不太可能会产生,但是就是说技术会不断进步,提锂的技术会不断的进步,然后成本会有点竞争力。

我觉得这个锂盐要大幅度涨价不太可能,如果下一步每年的需求量要超过 400 万吨、三四百万吨,那很难说,因为需要更多的资源做支撑,否则话是很难满足的。所以这里是有条件的,因为我们晓得这个价格是根据供需来的,供应过量一定会跌价,供应不足一定会涨价。这里没有任何人可以去操纵市场的,你操纵市场只会把自己毁灭。

进化·储能与全球新野望

高工锂电

在这个节点上,其实我们对赣锋而言,其实也远远已经不是单纯的以资源为核心,因为我们在过去的几年已经完成了整个生态的这种构建。我们尤其是在下游,我们有这么多的电池的板块,其实都有做。那我们后面是不是会做针对不同的场景,我们会更细化的布局?

李良彬

在未来的话,我觉得赣锋最重点的是会在储能这个板块,我们会花很大的一个努力把资源倾斜在这个储能这一块,因为我们感觉储能这块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第二个我们就是要把海外的资源要变成我们的产品,变成生产力,我们的现在已经有 9, 000 万吨碳酸锂当量的资源,这些资源要逐渐的要变成碳酸锂当量,然后销售出去,只有这样的话我们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就成立了一个海外的储能事业部,国内这块我们也成立了深圳易储,是做独立大型储能的。然后我们还成立了综合能源公司,也是继续做绿电直联,还有风力跟光伏发电

有国内两个公司做依托,再加上海外这个储能事业部我相信这块我们会下大力气去推,应该有会有成果。我们现在在海外目前就有五六个项目,有接近三四个G规模的量。

高工锂电

其实您刚才也讲我们布局这个固态电池是最早的,而且其实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上我们其实也布的是最多元化的,整个去看我们终端的这个需求的变化,因为确实你刚才也讲说这里边人形机器人的一些需求,包括一些这个eVTOL电动航空的一些需求,它在去释放一些新空间,那这个里边可能将来就是一些多元化电池的一些机会。我们固态电池产业化的推进的速度和我们将来跟场景的结合上,我们是怎么去想这个事?

李良彬

在低空这一块呢,我们也跟多个应用场景的合作伙伴也有一些产品方面的合作,他们现在也测试过我们的固态电池,认为我们这个固态电池还是非常先进的,我们的在天上可以飞 48 分钟,他说国内现在能超过 30 分钟的都是比较先进的,我们是比先进的还要多出 50% 的。

在这些方面我觉得就是固态电池你一定要在产业化里面要领先,你产品再好,你只有把客户真正的抓住了才行。你讲那些虚的都是没用的。

高工锂电

就接下来未来几年,因为市场行业的这种变化还是在快速的往前,而且场景刚才讲也在多,所以这里边对赣锋而言其实也在去做一些业务层面,包括战略层面的一些调整,这块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个主要的一个思路和这几个业务在我们当中的一个这种整体的一些变化?

李良彬

前两年我们都认为电池的销售收入会落后于锂化工,但是未来三年以后,我觉得锂电池的业务应该要占到我们的整个集团业务的 60% ~ 70%,这个才是对的。

高工锂电

所以对于我们这个接下来的赣锋,您希望它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李良彬

我希望它要是一个新能源的科技公司,我们未来重点是打造储能板块,储能就是能源的一环,未来我们可能也会重点加强储能的运营,然后把储能解决方案作为赣锋的一个最重要的、核心的目标和使命去做。然后收入里面我们要很大一块来自于运营电站这一块的收入,我想是这样的。

 

声明:本文章属高工锂电原创(微信号:weixin-gg-lb),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haochong1213)获得授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