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回答

0收藏

领跑中国多模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首席科学家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4413 人阅读 | 4 人回复 | 2006-12-11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视频编解码领域,王识霖是一位深谙技术、洞察市场的技术专家,也是一位锐意创新、深谋善策的企业领路人,他的经历将带人们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
现任中芯联合(北京)微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的王识霖先生,1982大学毕业后,先后在HP和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工作,1991年起在加拿大留学、工作,2003年在中国创办中芯联合。同时,王识霖还长期担任加拿大JPEG和MPEG标准组织专家组的成员。不凡的工作经历和标准组织成员的资格,不仅让其一手创立的中芯联合从诞生之日起便备受瞩目,而且在炙手可热的高清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领域,中芯联合已提前卡位,走在了全球的前列。
?
深耕技术,开创多模视频新概念
?
作为中芯联合的创始人之一,王识霖首先是一位技术专家。他回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时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视频技术这一领域,包括我目前在中芯联合,也主要是负责技术和研发方面的工作。当然,这也与我的兴趣和追求有关,系统化地把自然科学的某一领域搞深搞透,一直是我多年来的志向和追求。”
?
从大学时代开始,王识霖就对人工智能情有独钟。在中科院开放实验室,王识霖开始对视觉信息处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接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些比较先进的计算视觉技术。在加拿大学习工作期间,他一直从事静态图像和动态图像(视频)编解码工作。可以说,王识霖多年来在音视频技术领域的积淀为今天的中芯联合做了很好的铺垫。
?
王识霖不仅钻研技术,而且提倡技术创新,他的创新天赋在中芯联合的多模视频编解码技术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中芯联合最富核心竞争力的多模概念,就是王识霖想到的。提起多模这个创意,王识霖如数家珍:“多模有三个含义:第一,它支持多个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和主流的非标准,如MPEG-2、MPEG-4、H.264,以及中国的AVS、微软的Windows Media 9等。上一代的ASIC是一个ASIC只做一件事,我们现在做多模,就可以在一个内核里同时支持上述所有标准;第二,它能够对多个通道进行处理。早期的技术主要是单通道的,多通道就要用多个芯片,而现在,多模将带动整个产业界实现单个芯片的双通道甚至多通道的风气;第三,它能够同时进行编码和解码。”
?
当多模的总体原则确定以后,是用DSP实现还是用ASIC实现,成为摆在王识霖和中芯联合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几个月的评估和深思熟虑,他们最终决定选用 ASIC,而这一决策正是基于王识霖多年来丰富的技术经验。他认为:客户在DSP上实现一个视频编解码算法十分耗时,即使颇有经验的工程师也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它的性能。
?
但是,选择做多模ASIC所带来的技术挑战似乎更加艰巨。“第一个挑战是在体系结构方面必须符合多模的需求。ASIC本身相对于DSP来说是不可编程的,所以,要在一个相对比较固定的体系架构里实现多种标准,在设计上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更是全新的挑战。”王识霖回忆道。然而,有挑战才有创新。王识霖带领中芯联合,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克服了这一挑战,而且围绕着整个体系架构设计本身发明了多个专利。
?
第二个挑战是在算法上要考虑多模的需求。为避免传统的一个ASIC只做一件事,王识霖提出了“用户可定义 (customizable)ASIC”的概念。“由OEM和ODM指定芯片上选用什么模,我们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来做。这样,一个核出来以后非常灵活,大大缩短了我们的交货期和用户的开发期。”他解释道。
?
可以说,从多模思路的诞生到选用多模的ASIC,以及克服种种技术挑战,都离不王识霖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锐意创新的战略眼光。
?
洞察市场,客户需求决定一切
?
“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创新的技术,而创新的技术更离不开市场的需求。”从王识霖的这句话里,不难看出他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市场极其敏锐洞察力。
?
早在2002年,H.264技术尚未被规模市场接受,但王识霖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预测:H.264在几十个月之内必将成为市场争相采用的一个热点。正好IC设计本身也需要几十个月的周期,因此,他敏锐地意识到:启动H.264视频编解码芯片正合时宜。
?
无独有偶,想到多模也是由于王识霖看到市场上存在多种标准并存的局面,以及感受到用户对多模的迫切需求。当时,王识霖向中央电视台和广电的客户演示 H.264之后,有人提出:H.264的确在图像质量上有很大提高,但现有的设备、整个产业链、传输、节目制作和编辑都是老一代标准,H.264能兼容吗?面对这样的市场需求,王识霖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多模的雏形:使终端产品在支持最新的高性能编解码标准的同时,也可以灵活地兼容于以往的MPEG类标准。 “我们现在做技术不能完全脱离市场的需求,去考虑一些特别新颖的想法。今后五到十年里,多模的市场潜力很大,而单模则很难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王识霖总结道。
?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市场,王识霖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他不仅掌握了全球十几家知名调研公司的数据,而且实地考察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听着王识霖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中国乃至全球的机顶盒、DVD、移动视频等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言多模芯片将主要应用于数字标清和高清电视、下一代高清DVD、移动多媒体等领域,我们不禁惊叹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预测能力,如此一位技术领域的专家竟也如此深谙市场,着实令人佩服。
?
身体力行,推动中国音视频标准事业
?
王识霖一直与标准有着不解之缘。在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工作的同时,他也时刻牵挂着中国的音视频标准事业。2002年,他开始在中国推广国际电联(ITU)组织和国际标准组织(ISO)共同制定的新一代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4。虽然该标准在性能上远远好于前几代国际标准MPEG-2、MPEG-4,并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在中国还鲜为人知。当时,中国业界的许多技术人员和官员都是从王识霖那里第一次了解到H.264这一下一代标准。
?
如今,随着H.264的日益成熟,王识霖开始将目光投向下一代国际视频标准——H.265。基于多年对国际标准形成规律的认识,王识霖预测,H.265核心技术将在2007-2008年走向成熟,因此,现在正是着手开展标准前期提案工作的最佳时机。同时,有感于在H.264标准制定中没有一家中国公司参与的事实,王识霖还积极推广H.265核心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他正在向政府有关部门申报项目。
?
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企业对于标准化的参与比较消极和被动。针对这一现状,王识霖认为,虽然标准化过程是一个耗时、耗资源的过程,但从长远来看,标准化过程对产业的影响是非常重要和深远的。同时,标准对企业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联上。例如当标准最后形成后,国际标准组织会拿出一份名单,宣布有多少家公司贡献了自己的专利。这意味着当任何一个国家或任何一个产业采用这一标准并收取专利费时,贡献专利的公司便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这正是我在中国推动H.265的原因,我希望有一些中国公司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下一代国际标准中来。这样,假如我们的提案多多少少形成最后标准的一部分时,一定会有相应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利益。” 王识霖坦言。
?
虽然H.265标准化工作与中芯联合目前的产业化并没有直接联系,但为了下一代音视频编码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王识霖表示:“我愿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对个人对公司都是一个技术积累和储备。例如,我会用H.265的思想来影响中芯联合算法团队的工作。”王识霖希望通过自己和中芯联合的行动,来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下一代音视频标准的工作中来。
?
培养团队,精心谋划中芯联合的未来
?
王识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技术领航人,曾经拥有的成功创业经验使他在领导中芯联合时显得驾轻就熟,因而是一位出色的团队领导者。
?
首先,在中芯联合的研发团队构成上,王识霖很好地解决了本土与海归如何形成一个高效的研发团队的问题,这在很多有海外背景的公司里是不多见的。当时,国内很多海归创建的IC设计公司都是以硅谷回来的人员为主,但王识霖并未人云亦云,而是另辟蹊径,创建了一种“海归和本土相结合、以本土为主”的互补式团队模式。“特别是IC结构设计和算法设计这两支队伍,主要是国内培养的,而事实证明:他们做得非常好!”王识霖无比欣慰地说。
?
“海外人员拥有在国际大公司做过十几年芯片的经验,这些经验十分关键;国内的大部分技术人员则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基础训练不错,但实战经验不足。因此,这是一个互补式的搭配。因为前期很多体系架构的设计,主要还是一些知识性的东西,用国内人员足能胜任;到后期产品阶段,海外的重点人员回来支持一下,就会有一个很高的性价比。”王识霖解释道。
?
其次,王识霖还担当着培养下属的重任。他一方面利用自己标准组织成员的身份,通过一些标准、文献的活动,使得整个团队跟上最新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基于自己对产业和市场的了解,对团队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步入前沿。
?
具体的培训方式主要是定期举行技术讨论会。在讨论会上,他首先倾听,然后做一些启发工作或提出自己的观点,他希望通过这种民主的方式让大家了解他的思维和想法。此外,他经常组织一些专题讲座,每次由一人负责主讲,其他人提意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主讲人深入了解某一领域,对整个团队也能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
?
第三,王识霖特别注重培养公司的企业文化。对于每一位员工,特别是新员工,除了技术素质的要求以外,他都会强调两点:一是要把创新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要把独立工作精神与团队的配合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希望中芯联合在两三年内,能形成一个非常良性的企业文化。
?
王识霖还计划重点选择一些技术人员在条件具备时进行系统的脱产培训。“但实际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实践,设计人员做完一轮设计之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成了专家。” 王识霖认为。
?
在王识霖的带动和影响下,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团队得到了锻炼和凝聚。然而,王识霖却十分诚恳地说:“我只是负责项目的启动和一些重大决策,基本上是一名组织者的角色,具体工作还是他们做得多。”或许,这正是他能够得天下英才的一个原因吧。
?
中芯联合的发展离不开王识霖的深谋与善策。在他的精心布局和规划下,中芯联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3P核正在形成,即将完成设计并流片。展望未来,王识霖显然已成竹在胸:“我希望中芯联合在两三年后,能够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能够成为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一家IC设计公司。”
?
王识霖是一位求大成的人。在不断追求和奋斗的过程中,他认为有三点可与广大工程师们共飨:1.坚持不懈。多年来,他在技术领域和创业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不断追求,从不言放弃,这是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证。2.适应环境。特别是对于海归,一定要真正去熟悉和了解中国的现状和市场。纵观许多海归创办的公司,成功者不多,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几年的生活圈子里。3.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如果要成为一名技术领导者,必须要主动了解市场,否则将永远只是一名学者,而不可能带领一个企业往前走。用他自己的话说:“必须跟着市场走,不然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束之高阁。”

20124818550322_副本.jpg (101.72 KB, 下载次数: 20)

20124818550322_副本.jpg

20124818559696_副本.jpg (104.5 KB, 下载次数: 17)

20124818559696_副本.jpg

20124818559696_副本.jpg (104.5 KB, 下载次数: 22)

20124818559696_副本.jpg

20124818647582.jpg (176.64 KB, 下载次数: 16)

20124818647582.jpg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答|共 4 个

倒序浏览

沙发

yonex-671

发表于 2007-2-1 15:47:32 | 只看该作者

RE:领跑中国多模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首席科学家

敬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tuziman

发表于 2007-6-1 19:03:02 | 只看该作者

RE:领跑中国多模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首席科学家

太有才了!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renjun9910

发表于 2007-8-30 21:01:29 | 只看该作者

RE:领跑中国多模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首席科学家

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lastguy

发表于 2008-5-10 13:35:09 | 只看该作者

RE:领跑中国多模视频编解码技术的首席科学家

看来王先生没犯什么错误,是有学识的专家.值得人佩服.
至于"我们不禁惊叹他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预测能力,如此一位技术领域的专家竟也如此深谙市场,着实令人佩服。"-这些事绝大多数的硅谷工程师都知道的.
"多模视频编解码"在国外连名称也没有,不过已经做了多年了,就象一个锅用来炒所有的菜一样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注册/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