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相关推荐
申请入驻 产业图谱

PIE工程师常用的核心专业术语

08/25 16:27
2216
加入交流群
扫码加入
获取工程师必备礼包
参与热点资讯讨论

小编整理了一份核心术语列表,并按照PIE的工作逻辑,分为工艺整合与流程、关键模块接口、器件电性与可靠性、良率与统计方法四大类。

一、 工艺整合与流程 (Process Integration & Flow)

这是PIE的宏观视角,是你的“战略地图”。

Process of Record (POR)

解释:指当前晶圆厂中经过完整验证、已确认稳定量产的“官方”标准工艺流程。它包含了每一步工艺的精确参数、设备型号和控制规范。

PIE工作中的意义:POR是你的基准线(Baseline)。任何工艺优化(如DOE实验)、新设备导入或问题排查,都必须与POR进行对比。当产线发生工艺异常(Excursion)时,首要任务就是检查是否偏离了POR。你的职责之一就是维护和更新POR。

Process Window / Margin (工艺窗口/工艺余量)

解释:指在不导致器件性能、良率或可靠性显著下降的前提下,某个工艺参数(如曝光能量、刻蚀时间、退火温度)可以容许的变化范围。

PIE工作中的意义:工艺窗口越大,代表工艺越“强壮”(Robust),抵抗产线正常波动的能力越强,量产稳定性越高。你的很多优化工作,本质上就是在拓宽关键步骤的工艺窗口,以牺牲一点点峰值性能来换取巨大的良率和稳定性提升。

Process Flow (工艺流程)

解释:从裸晶圆(Bare Wafer)开始,到最终形成完整电路的全部制造步骤的有序集合。分为FEOL(前道)和BEOL(后道)。

PIE工作中的意义:这是你的“圣经”。你必须对全流程了如指掌,尤其是不同模块之间的衔接点(Hand-off)。例如,STI CMP后的表面形貌(Dishing/Erosion)会直接影响后续Poly栅极光刻的聚焦深度(DOF)窗口。思考问题必须具备**累积效应(Cumulative Effect)**的意识。

Technology CAD (TCAD)

解释: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通过软件仿真来模拟半导体工艺步骤(如离子注入的掺杂分布、RTA后的激活扩散)和器件的电学特性。

PIE工作中的意义:这是你的“虚拟晶圆厂”(Virtual Fab)。在进行昂贵的晶圆实验前,可以用TCAD来预测不同工艺方案对器件性能(如Vt、Idsat)的影响,有效筛选实验方向,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它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为什么改变这个注入能量会影响短沟道效应

Critical Dimension (CD)

解释集成电路中最小的、对器件性能影响最关键的图形尺寸。最典型的就是晶体管的栅极长度(Gate Length, Lg)。

PIE工作中的意义:CD控制是PIE工作的核心之一。整个工厂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保证晶圆上亿万个晶体管的CD能够精确、均匀地控制在设计值。CD的微小偏移,会直接导致器件Vt、驱动电流的巨大变化,影响芯片性能和功耗。

二、 关键模块接口 (Key Module Interfaces)

这是PIE的战术层面,关注模块间的“握手问题”。

Overlay (套刻精度)

解释:衡量后续光刻层与前一层图形对准的精确度。例如,接触孔(Contact)层需要精确地套准在源/漏极区域上。

PIE工作中的意义:Overlay-error是典型的整合性问题。它可能源于光刻机本身,也可能源于前序工艺(如CMP)导致的对准标记(Alignment Mark)形貌变差。一个坏的Overlay会导致开路、短路,是致命的良率杀手。

Selectivity (选择比)

解释:在刻蚀或CMP工艺中,对目标材料的去除速率与对非目标材料(如下层薄膜或掩膜)的去除速率之比。

PIE工作中的意义:高选择比是实现精确图形转移的关键。例如,在栅极刻蚀中,你需要对Poly-Si有很高的刻蚀速率,但对下方的栅氧(Gate Oxide)和旁边的STI要有极低(理想为零)的刻蚀速率,这叫做“刻蚀停止”(Etch Stop)。选择比不足会导致栅氧被打穿、有源区被挖坑等严重问题。

Loading Effect (负载效应)

解释:在刻蚀或沉积工艺中,由于晶圆上图形密度不同,导致不同区域的工艺速率或剖面形状不一致的现象。例如,密集区的刻蚀速率通常比稀疏区慢。

PIE工作中的意义:这是设计与工艺的直接交互点。设计规则(Design Rule)中通常会规定最大/最小图形密度,就是为了控制负载效应。作为PIE,你需要与设计、光刻、刻蚀工程师合作,通过OPC、调整刻蚀配方等手段来补偿负载效应,确保CD均匀性

Dishing & Erosion (碟状凹陷 & 侵蚀)

解释:CMP工艺中常见的两种平坦化缺陷。Dishing指大尺寸金属区域中心凹陷低于周围介电层。Erosion指密集金属线区域的金属和介电层都被过度去除,整体低于周围大介电层区域。

PIE工作中的意义:这直接影响后道金属连线的可靠性。过度的Dishing/Erosion会导致后续光刻的焦深窗口变小,同时金属层减薄会增加电阻(Rs),影响RC延迟,甚至引发电迁移(EM)问题。

Conformal / Step Coverage (共形性 / 台阶覆盖率)

解释:衡量薄膜沉积(特别是CVD、ALD)覆盖在具有复杂形貌(如沟槽、接触孔)的表面的均匀程度。100%的Step Coverage意味着侧壁的膜厚与底部的膜厚等于水平表面的膜厚。

PIE工作中的意义:对于隔离介质填充(STI fill)、金属钨栓(Tungsten Plug)填充等工艺,差的台阶覆盖率会导致空洞(Void)或裂缝(Seam)的产生,引发漏电或开路。ALD技术就是为了在先进节点中实现极致的共形性而被广泛应用的。

三、 器件电性与可靠性 (Device & Reliability)

这是PIE工作的最终目的,连接工艺与产品性能。

Vt (Threshold Voltage, 阈值电压)

解释:使MOSFET从关断态进入导通态所需的栅极电压。

PIE工作中的意义Vt是表征晶体管特性的最核心参数。你的很多工艺调整,如通道注入(Channel Implant)的能量和剂量、栅氧厚度、栅极功函数等,最终都会反映在Vt上。你需要将工艺参数与Vt的变化建立精确的关联。

Idsat & Ioff (饱和驱动电流 & 关断漏电流)

解释:Idsat代表晶体管开启时能通过的最大电流,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和速度。Ioff是晶体管关闭时仍然存在的微小漏电流,决定了芯片的静态功耗

PIE工作中的意义Idsat和Ioff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通常,提升Idsat的工艺手段(如缩短沟道、降低Vt)往往会同时增大Ioff。你的工作就是在性能和功耗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满足不同产品(如高性能CPU vs. 低功耗IoT设备)的需求。

Short Channel Effects (SCE, 短沟道效应)

解释:当晶体管沟长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一系列“不理想”的电学现象,如DIBL(漏致势垒降低)、Vt Roll-off(阈值电压滚降)等。本质上是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减弱。

PIE工作中的意义对抗短沟道效应是先进工艺节点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平面MOSFET到FinFET再到GAA,器件结构的演进都是为了加强栅控,抑制SCE。你需要通过优化Halo/Pocket注入、采用高K金属栅(HKMG)等手段来控制SCE。

NBTI / HCI (负偏压温度不稳定性 / 热载流子注入)

解释:两种主要的晶体管老化(可靠性)机制。NBTI主要影响PMOS,HCI主要影响NMOS。它们都会导致器件Vt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漂移,最终导致芯片失效。

PIE工作中的意义:你设计的工艺流程不仅要保证芯片出厂时性能达标,还要保证它在客户手中能稳定工作10年。工艺选择上存在可靠性权衡,例如,使用含氮等离子体工艺可以改善HCI,但可能会恶化NBTI。你需要通过专门的可靠性测试来评估和优化工艺方案。

四、 良率与统计方法 (Yield & Statistics)

这是PIE的量化工具和最终成绩单。

Yield (良率)

解释:晶圆上功能完好的芯片数量占总芯片数量的百分比。分为Systematic Yield Loss(系统性问题导致,如图案相关)和Random Yield Loss(随机缺陷导致)。

PIE工作中的意义提升良率是PIE最根本的使命。你需要分析WAT(晶圆允收测试)数据、CP(晶圆针测)的Die a-map,结合失效分析(FA)结果,来判断良率损失的根源,并制定解决方案。

DOE (Design of Experiments, 实验设计)

解释:一种高效的、科学的安排多因子实验的方法,用最少的实验次数获得最多的信息,并能分析各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PIE工作中的意义DOE是你进行工艺优化的“导航仪”。无论是想提升性能,还是解决良率问题,你都需要设计DOE来验证你的假设。例如,设计一个中心复合设计(CCD)或因子设计(Factorial Design)的DOE来研究刻蚀功率、压力和气体流量对CD和剖面的影响。

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过程控制)

解释:运用统计方法(如控制图,Control Chart)来监控生产过程,确保其稳定在受控状态,并及时发现异常波动的系统。

PIE工作中的意义:DOE用于“优化”,SPC用于“维持”。你需要为关键的工艺参数和WAT电性参数设定SPC控制线(Control Limit)和规格线(Spec Limit)。当数据点超出控制线时,系统会报警,你需要立即介入,防止工艺异常扩大化,导致大批量废片。Cp/Cpk是衡量过程能力的核心指标。

RCA (Root Cause Analysis, 根因分析)

解释:当发生良率问题或工艺异常时,通过一系列系统化的方法(如5个为什么、鱼骨图)层层深入,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不仅仅是处理表面现象。

PIE工作中的意义这是展现你资深能力的关键时刻。一个初级工程师可能会说“刻蚀时间长了导致CD变小”,而一个资深的PIE会追问下去:为什么时间长了?是终点检测系统(Endpoint Detection)失效了吗?为什么失效?是信号强度变弱了吗?为什么变弱?是前道CMP残留物污染了窗口吗?找到并解决这个“残留物”问题,才是真正的RCA。


给你的建议:

在这个阶段,不要满足于“知道”这些术语的意思。要主动在工作中“使用”它们,并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开会时,尝试用这些术语精确地描述问题。

分析数据时,思考WAT电性参数的变化是由哪个或哪几个工艺步骤的偏移造成的。

解决问题时,画出上下游工艺的关联图,系统性地排查可能性。

坚持这样做,你的思维模式会逐渐从“点”提升到“线”,再到“面”,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整合知识网络。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小号芯豆豆。

欢迎加入行业交流群,备注岗位+公司,请联系老虎说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