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圆是一种借助史密斯圆图(Smith Chart)以图形化技术分析放大器稳定性的工具。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基础知识。
一、反射系数Г
回顾一些基本知识可知,反射系数定义为:
Г=Vr/Vt
其中,Vt为入射信号,Vr为负载反射信号。Г是复数,可用模值和相位角描述。
在反射系数虚部为零的最简单情形中:
- Г=-1(最大负反射,对应传输线末端短路);
-?Г=0(负载无反射,二端口与负载完全匹配);
-? Г=+1(最大正反射,对应负载端开路)
二、电压驻波比(VSWR)
电压驻波比可由反射系数表示为:
VSWR=Vmax/Vmin=(1+ρ)/(1-ρ)
其中,ρ为反射系数的模值。
三、基于阻抗的反射系数
若已知源阻抗和负载阻抗,反射系数可表示为:
Г=(ZL-ZS)/(ZL+ZS)
其中,ZL为负载端阻抗,ZS为源端阻抗。
分析中另一个有用的量是回波损耗(Return Loss),其定义为反射系数模值的dB形式:
RL(dB)=-20Log(Г)
三、稳定性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会重点讲双端口网络,还有和双端口相关的稳定圆。通常来说,这对放大器及相关电路的分析是最有用的。
要让一个虚拟的或实际的双端口网络稳定,就得研究什么样的终端负载会导致它不稳定或者振荡。
要是发现某个双端口网络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那会出现这两种情况:
1. 有些源终端会让输出反射系数大于1。
2. 还有些输出终端会让输入反射系数大于1。
我们把那些导致反射系数等于1的终端叫做a类终端,把能让反射系数保持在1以下的终端叫做b类终端。另外还有一种终端,叫c类终端,是临界状态的终端。
所以,拿放大器来说,要让它稳定,首先得搞清楚哪些是a类终端,然后用电路把放大器的特性从不稳定改成稳定。
我们还得明白,当双端口网络外接了负载阻抗和源阻抗时,它的输入和输出反射系数就不再是S参数里的s11和s22了,而是变成了TIN和TOUT。
一个有源双端口网络可以用以下反射系数来定义:
ГS是源反射系数,
ГL是负载反射系数,
ГIN是双端口网络的输入反射系数,
ГOUT是双端口网络的输出反射系数。
再提一下,TOUT的计算公式是:
TOUT = s22 + (s12*s21*ГS)/(1 - s11*ГS)
把TOUT的模值设为1,然后解出TIN,得到的方程对应一个圆,这个圆就叫源稳定圆。
源稳定圆的圆心计算公式是:
CS = [ (s11 - S22*) *Δ ] / [ |s11|? – |Δ|? ]
半径计算公式是:
RS = |s21*s12| / [ |s11|? - |Δ|? ]
其中Δ = s11*s22 – s21*s12
同样,把TIN的模值设为1,就能得到负载稳定圆。满足这个方程的TOUT值对应的就是负载稳定圆。
四、稳定圆的解读
通常解读稳定圆挺麻烦的,但有个方法能简化,结合下面这些条件就行:
A. 如果TOUT的模值大于1,输出端可能会产生振荡。
B. 如果TOUT的模值小于1,输出端口就是稳定的。
C. 如果TOUT的模值等于1,那就是临界状态。
接下来要弄清楚,稳定圆内部的区域对应的是a类终端还是b类终端(a类是不稳定的,b类是稳定的)。
选50Ω作为源终端试试。这么选的理由是,我们假设当初提取S参数(特别是s22)时用的就是50Ω阻抗,不过得先确认确实是这样。
选这个终端是为了看看,当源阻抗是50Ω时,|s22|是不是大于1。如果|s22|小于1,那很明显,50Ω就是b类终端,也就是对输出稳定有利的终端。
反过来,如果|s22|大于1,那50Ω就属于a类终端,也就是对稳定不利的终端。
可以参考下图,能把这些说法解释得更清楚。
要注意,稳定圆的圆周对应的是临界状态的终端。
稍微练习一下,就能熟练分辨稳定区域和不稳定区域了。
上面用的是源稳定圆来分析。显然,用负载稳定圆也能以类似的方式进行分析。
总结一下:
稳定圆是一种用图形化方法分析放大器或相关电路稳定性的工具。核心是找出会导致振荡和不会导致振荡的源终端与负载终端。对稳定不利的终端叫a类,有利的叫b类,临界状态的叫c类。借助稳定圆,能分析放大器这类电路是否能稳定工作。
333